浙江24小时:互联网医疗新生态如何构建?这家医院给出了答案


互联网医疗新生态如何构建?这家医院给出了答案
名医馆2018-11-12 15:28:02
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 郑琪 通讯员 王家铃 刘翔 盛羽
随着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每个个体都越发深刻地感受到,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健康领域更是如此。11月10日,一场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年度顶级盛宴——2018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暨第二届“健康中国”杭州峰会在杭州举行。
据了解,该大会由《健康报》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办,以“政策驱动,智慧赋能”为主题,围绕互联网医疗服务、医联体、药品供应、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大数据、健康科普、医学教育等热点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大会主论坛上,邵逸夫医院与卫宁·纳里健康共同建设的互联网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暨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3.0正式上线。从2014年1.0版本正式起航,移动智慧医疗云平台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助力实体医院实现全面互联网化。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通过我们的技术、经验和模式与全社会共享,目的是让每一家医院都能成为互联网医院,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邵医“健康云”三次革新,重构医疗健康新生态
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经历了三次革新——
2014年推出1.0版本:重构院内医疗服务流程,打造全流程移动化智慧就医平台,并率先实现医保脱卡支付,从根本上解决了“排队长、看病难”的问题。
2016年推出2.0版本:建设区域协同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了区域医疗机构间的全面互联与协作,推进了区域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接入医院2000余家,累计服务人次突破1亿。
2018年推出3.0版本:致力于实现医院全面互联网化,重构医疗健康新生态。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服务融合。基于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线上导诊、问诊、挂号、查单、缴费、远程医疗、慢病随访、处方外送、健康管理等业务的无缝衔接,形成了有效的闭环效应,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2.技术加成。例如结合医疗大数据及AI为患者享受“智能”的医疗服务体验加码,使在线咨询的效率和准确率大幅提升。
蔡秀军院长说,我们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依托实体医院,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支撑和业务驱动,实现两个连接。首先,连接保险、药品物流、第三方检验检查中心。让老百姓能享受便捷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其次,既连接大医院,也连接基层医院,用连接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区域协作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邵逸夫医院一直坚持的事,就是不断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真正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让每家医院都能成为互联网医院,让医疗服务再无边界。”
邵逸夫医院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典型经验
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年度盛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而最近几年,邵逸夫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获得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短短半年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接连在邵逸夫医院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邵逸夫医院契合“最多跑一次”政策理念,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的典型经验亦多次通过发布会向全国推广。
2018年5月,浙江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现场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举行。
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召开“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新闻发布会,“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浙江经验”获全国点赞,曾多次参与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一系列文件的起草及修正工作的蔡秀军院长也受邀作了典型发言。
钱报记者了解到,邵逸夫医院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典型经验,主要可以总结为三点——
一是将“数据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的理念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实践“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系列创新举措。
二是建成国内首家有实体医院背景的邵医健康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打通了服务基层患者、医生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病人家门口看名医,基层医生家门口学技术,有效提升区域医疗均等化水平。
三是积极探索医疗与AI结合,主导研发的全科版的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作为健康扶贫重点工程在基层推广,帮助基层医生进行闭环慢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