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浙江老年报 定位海马体“靶点”或可唤醒记忆

2018-10-23 4126

老实巴交的老农突然人设崩塌

定位海马体“靶点”或可唤醒记忆

本报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在中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又称失智症)老年人已超过了1000万。遗憾的是,多年来,大多数失智症患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不过,从今年年初开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陈炜及其团队的一项关于改善痴呆认知功能的无创治疗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已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近1年来,该项研究吸引了包括美国、香港特区,以及北京、上海、新疆等22个省市的近200个病人慕名来接受住院治疗。

  勤快老农竟连碗都懒得洗

  在吴阿姨眼里,老伴李先生绝对算得上是好男人。年轻时,老李是村里生产队队长,干活勤快,一天忙到晚,即使过了60岁也依旧如此。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老李的人设崩塌了。他整天待在家里,不愿意说话,还动不动就和家人乱发脾气。

  他还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刚说过的话,一转身功夫就忘记。记性不好,什么事情都懒得做。不仅如此,他还常感觉左侧太阳穴有胀痛感。今年5月份,吴阿姨和女儿商量后,将老伴到医院做检查。检查发现,李先生患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再不进行干预,就可能要向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了。陈炜教授告诉记者,虽然每个患者的过渡期不尽相同,但数据显示,如果不及时干预,80%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会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5—10倍。随后,李先生在评估后,做了10次每次30分钟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两周以后出院。随访中,医生发现老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治疗后,4个多月过去,日常生活已经和正常人无异,之前出现的一些症状不见了。老伴吴阿姨说,现在连打牌都没问题。

  精准定位海马体靶点

  实现大脑深部刺激

  失智症是大脑深部如海马结构的破坏,导致无法记住发生的事情。陈炜教授告诉记者,实际上,大脑存在神经可塑性,主要是通过电活动来实现,突触的长时程(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增强 ,促使神经细胞冲动、放电。rTMS是国际上近年来兴起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原理是电磁互换,通过强电流在电圈上产生磁场,磁场再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从而让相应的皮层产生局部微小电流,改变脑皮层局部电活动,起到治疗目的。

  目前,rTM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在失智症的治疗上也认为是有效的,尤其是早期失智症病人。并且,rTMS是一种无创的、相对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副反应相对少,容易被患者接受。

  不过,目前常规的rTMS治疗只能聚焦于大脑皮层,而与失智症相关的记忆中枢是海马体,它位于大脑深部,磁场无法穿透。陈炜及其团队的创新点就是,想办法通过刺激皮层来实现间接刺激海马。

  他们在磁共振的引导下,采用功能连接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达到刺激皮层的某个部位(每一个人都可能不同),就能实现海马部位的功能变化,这也是个体化精准治疗。通俗一点说,就是重复给大脑过电,并引入功能磁共振定位方法,精确定位刺激脑部海马部位,将磁电输入到海马体从而产生有效刺激。经过对治疗前后的统计分析,病人的费城词语学习训练(PVLT),即刻回忆从15.2分增加到19.8分,长时延迟回忆从3.8分增加到6分。

  这样的短期治疗,究竟能在多长时间里保持治疗效果;刺激次数是10次还是多少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高危人群是否有预防、降低转变成失智症的作用。陈炜说,这是目前团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