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痒到坐立难安!64岁的张大伯竟败给一群“虫”


痒到坐立难安!64岁的张大伯竟败给一群“虫”
来源:浙江在线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健康新闻
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周素琴)被蚊子咬痒不痒?痒啊!但想象下如果全身都是蚊子包,而且一痒痒了一年多,这滋味恐怕非常人能体会。而64岁的张大伯(化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皮肤风湿科就医的——“他来的时候,可以说是痒到坐立难安。”尽管过去了一个多月,邵逸夫医院皮肤风湿科主任程浩教授依旧能想起初见张大伯时的情景。
过敏?白血病?遗传病?检验科医生5天验了5次大便!
这么痒,先查个血常规看看吧——嗜酸粒细胞竟然是正常值的10多倍!什么会造成嗜酸粒细胞如此之高?
“有可能是过敏,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也就是白血病,也有可能是遗传性疾病。”程浩教授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痒是皮肤病的表征现象,结合张大伯如此痒的程度,嗜酸粒细胞的异常让病因有了第一重的突破。
但查了过敏原、查了血液病的肿瘤指标、做了基因检测,却都不是张大伯的患病原因。
难道是“虫”?
张大伯入院后,先后送检了4次大便标本,均没有异常发现,但皮肤风湿科王瑶瑶医生直觉这里有问题。
转机就出现在第5次送检的标本中:邵逸夫医院检验科赵锋医生发现了一个小东西——类圆线虫。
“类圆形虫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环境中常见的寄生虫。”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个小虫的信息,程浩教授与疾控部门、热带病研究所、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都进行了会诊,而接下来的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张大伯的“痒”就是这群小虫干的。
在胃十二指肠镜的检查中发现消化道黏膜上有虫体;在支气管镜检查中,浙医邵逸夫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吴晓虹从肺泡灌洗液里也发现了虫体!
小虫怎么治?小虫从哪里来?
“从现在来看,类圆线虫已经通过消化道进入到了肺。”程浩教授解释,这类寄生虫平时生活在环境中,当进入到免疫水平比较低的人体内时,就会慢慢繁殖游走,除了肺之外,脑、肝、胆等其他脏器也会被侵蚀。
身高一米七的张大伯一年多来消瘦了十几斤,现在体重只有90斤,和这作怪的“小虫”脱不了干系。
找到了病因就是对症下药。怎么驱虫?“和蛔虫的治疗不太一样,类圆线虫的治疗周期比较长,而且现在国内的驱虫药效果在张大伯身上,还有待观察。”程浩教授解释,目前治疗类圆线虫的药物相对较少,部分药物都难以买到,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这么多而且已经扩散了的寄生虫起码需要几个月的驱虫治疗。在邵逸夫医院皮肤科住院1个多月后,张大伯已经回家,但大家还在和这个虫子作斗争,张大伯隔三差五就要送一份大便标本到检验科赵锋这里。而当大便内不再有寄生虫时,张大伯还需要进行全身检查确保没有虫体遗漏。
那个虫是怎么来的呢?
张大伯家在农村,而在张大伯送来的土地样本中,的确发现了类圆线虫的虫体。“这类虫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环境中生存,可能池塘、河流的水里就有。”程浩教授解释类圆线虫是被“吃”进去的。
程浩教授特别提醒喜欢生吃的网友,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国家检验合格的产品,同时烧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时间及温度,消灭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