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浙大邵逸夫医院探索老年痴呆治疗新手段


浙大邵逸夫医院探索老年痴呆治疗新手段
个体化精准定位 无创经颅磁刺激
来源:每日商报 2017-12-22 A30版 健康道
商报讯(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开始变得健忘,时常忘了关窗、关煤气;性格开始变得古怪固执,爱乱发脾气,听不进去劝说……你身边的老人,是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其实,他们不是在耍性子,很可能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杭州比全国平均水平早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认知障碍,尤其是老年痴呆患病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无法避免。虽然治疗手段逐渐多样,但是大部分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药物治疗手段上的瓶颈,使得寻找新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本周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经颅磁刺激与电刺激辅具技术的认知障碍疾病综合康复研究”课题启动会上,记者获悉,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年来兴起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增加记忆和认知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连接性及突触可塑性。 “阿尔茨海默病,通俗来说就相当于脑中的一些功能网络断了,指令信号无法继续传输。”课题负责人、浙大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陈炜主任医师解释说,“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精准定位刺激,可能有助于构建新的功能网络。” 据悉,陈炜团队已经开始课题预实验,受试者之一的吴大伯今年72岁,因为记忆力显著下降,9月来院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上个月,吴大伯得知有种新型无创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决定试一试,于是开始了为期2周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治疗。在治疗期间,他反映并无明显不适感;并且治疗周期结束后,家属反映患者记忆力有所改善,心情也随着开朗了不少,愿意出门走走,和街坊邻居聊聊天。
由此,接下来的4年,陈炜带领的团队计划将免费对240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240例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运用功能磁共振进行精准定位,展开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经过持续一年以上的多次定期评估,观察疗效,力图在探索痴呆症治疗手段上,有所突破。 ■相关阅读
痴呆症的临床表现 早期:记忆力减退,尤其对刚经历过的事情特别容易忘记;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减退;不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情绪大幅度波动;性格改变;病人对日常生活活动愈来愈感到困难(如不会计算收支,外出迷路,不能记住物件放在哪里等)。
中期:记忆力进一步下降,表现为前事后忘,并记不住自己或亲人的名字,认不出身边的亲人,也记不住自己家的地址,因此常常迷路。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患者逐渐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脸、洗澡、穿衣、上厕所等,并且出现明显的性格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严重的精神病症状,如猜疑、妄想、幻觉、攻击行为等。 晚期:各种行为发生退化,终日卧床,语言能力丧失,大小便失禁,甚至进食亦困难,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营养不良等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