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健康中国杭州峰会分享“邵医模式”


邵逸夫医院对接新疆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全面上线
健康中国杭州峰会分享“邵医模式”
来源:钱江晚报 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 B10版 名医馆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药品加成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档加速,今年注定是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不平凡的一年。
刚过去的周末,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暨健康中国杭州峰会”在杭州召开。
本次论坛以“建设健康中国,大医院有大作为”为主题,政府领导、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两院院士,以及医院管理者、专家学者等1500多人共同论道“健康中国”。借此机会,邵逸夫医院管理团队系统解构了“邵医模式”。
解构“邵医模式”
蕴含洋基因的中国式创新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今年国家将出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正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作为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浙江省人民政府配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参与管理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医院,自1994年建院以来,蕴含洋基因的邵逸夫医院进行了中国式创新,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优秀案例。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说,一棵树的生长,成熟包括土、根、干、枝、花、果等,邵医模式也一样。
首先是土,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邵医模式的土,邵逸夫医院首创了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比如每年召开两次的董事会,浙江大学、罗马琳达大学、邵氏基金会三方共同参与、讨论。
其次是根,包括了文化之根和科学之根。科学之根包含了国际医院管理制度的高标准,质量监督和管理的严要求、标准管理和组织的强执行。其代表性地、国内首创了“门诊不输液”、“全院不加床”、“一人一诊室”、“无痛医院”等管理模式。文化之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邵逸夫医院连续蝉联浙江省内医疗行业最佳雇主,并创新性地推出了“院长信箱”、“三位一体”招聘面试体系等管理模式。
第三是枝干,即邵医的使命、目标、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2016年邵逸夫医院平均住院日6.77天,药品比例29.5%,始终保持国内医院最低水平,提前五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远低于国家卫计委百佳医院标准数据。同时,积极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与浙江、江苏、新疆等25家医院建立帮扶关系。
蔡秀军院长指出,“邵医模式”的内涵十分丰富,但核心是创新。未来,邵逸夫医院将继续保持创新,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医院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立足点。
“邵医模式”可复制
新疆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上线
那么,“邵医模式”可复制吗?
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利民给予了肯定的答复。“2013年8月,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自开院起,就全面引入JCI核心标准,2016年与庆春院区共同通过JCI检查,成为杭州市首家通过JCI评审的公立医院,并创JCI评审历史上从开院到通过评审的最快速度。”
他表示,下沙医院在三年内完成五年的预期任务,这得益于两院区的一体化管理,同样的医院文化与价值系统,让下沙院区拥有了可以让“邵医模式”植入的“沃土”。
邵逸夫医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未来医院”,建设了国内首个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移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
本次峰会的开幕式上,“邵逸夫医院——新疆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宣布正式上线。
为助力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邵逸夫医院积极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口援疆工作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联合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多个区域医疗中心,依托“邵医健康云平台”,共同打造基于互联网的一带一路远程医疗协作新模式。
目前,该平台支持远程联合门诊、多模态远程会诊、远程移动查房、远程影像诊断、互联网远程教学及移动技术指导等业务功能。 郑琪 钱冰冰 王家铃 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