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都市快报 【全国爱眼日特别报道】生下女儿3年,今天我终于能看见她的脸 角膜捐献者和姚玉峰教授合力重写了盲女下半辈子的命运

2017-06-06 3921

【全国爱眼日特别报道】生下女儿3年,今天我终于能看见她的脸 角膜捐献者和姚玉峰教授合力重写了盲女下半辈子的命运

来源:都市快报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浙医在线

blob.png

陈行自女儿出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她的模样 医院供图

10岁时因氢气罐爆炸双眼失明,曾两次角膜移植失败

525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的候诊椅上,一个大眼睛,西瓜头的小女孩靠在一位清秀女子腿上,小手摩挲着她的脸颊,双眼期盼地盯着她的眼睛:妈妈,妈妈,你看见我了吗?"

女子左眼睁开了一条缝,通过这条缝,她能看见女儿脸蛋是圆圆的,头发是短短的,穿着一件白色的衣衫。这是她生下女儿3年后,第一次看见自己孩子的模样,第一次看见她努力想象了无数遍的女儿的模样。

我要谢谢长兴红十字会提供的角膜,谢谢姚玉峰教授,是他们让我看见了我的孩子,让我再一次见到光明!"不知是因为光线的刺激,还是因为太激动,女子泪水长流。

氢气罐爆炸,10岁失去所有视力

这位女子叫陈行(化名),河南人。10岁那年春节,趁着寒假,她随舅舅、哥哥到广东韶关去卖氢气球赚钱。他们租了一个瓦房,在瓦房里用氢气罐给气球充气。

生意不错,几个人都挺高兴。这天,与往常一样,舅舅和哥哥在瓦房里给气球充气,陈行在旁边照看着舅舅的小孩,其乐融融。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突然一声巨响,氢气罐爆炸了!瓦房都被炸塌了!我也被炸晕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完全是蒙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舅舅和哥哥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我就知道我的外套炸没了,眼前一片黑暗,我自己摸索着跑出去求救。"陈行回忆当天的情境。

陈行后来被送到韶关医院,经诊断,因爆炸烧伤,她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只有一点光感。家里当时没钱,陈行没有做手术就离开了医院。她从此进入了一片黑暗的盲人生活。

才读小学二年级,看世界正绚烂美好的陈行完全不能适应这飞来横祸给她带来的后果。她天天以泪洗面,因为适应不了盲文,她只能从此中止了学习。

两次角膜移植都失败了 姚玉峰教授却让她有了复明的希望

陈行先后在河南郑州和北京做过角膜移植手术,两只眼睛都做过,但两次都因为排斥反应,失败了。医生告诉她,她的眼睛情况太差,再移植也会失败,不要再浪费钱了。

陈行却一直不死心。

后来,她迁居江西姨妈家时,听说浙江的邵逸夫医院有一位角膜大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位大咖就是姚玉峰,由他在1995年独创的世界首例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不但大范围应用在国内患者身上,也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解决了困扰世界医学界上百年的排斥反应,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这是世界角膜移植进步史"中,第一次出现中国人的名字。

浙江周边省份的医生,已经习惯性地会把最难治的角膜病患者推荐到他这里。

姚玉峰教授检查了陈行的眼睛,也觉得她的眼睛条件确实太差了。

一棵树种下去,要有合适的土壤。如果把角膜比作种上去的树,土壤不好,根又没有了,这个树干终究还是存活不了。而陈行的眼睛里,让角膜能活下去的土壤和根都没有了,就是说她的整个角膜缘都缺失了,表面都是疤痕,这也是她前两次角膜移植失败的原因。"

然而,陈行一次又一次地去找姚教授,她恳求姚教授,哪怕没有希望也尽管放手试一试,这份执着与信任感动了姚教授。

2012年,姚教授为陈行还有一线希望复明的左眼做了口唇黏膜移植术,花了3个半小时的时间,把口唇黏膜移植到她的眼睛里,这相当于为角膜移植提供了土壤。

手术很成功,术后,陈行的左眼从仅有光感到能看得见有手动的影子,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接下来,陈行只需要等待有人捐献合适的角膜了。

角膜等了六年 终于能看见三岁的女儿

然而,这一等,陈行等了6年。这一方面是因为陈行的眼睛条件,需要同时有角膜缘(树根)和角膜(树干)一起移植,也就是说,捐献的角膜质量得特别好;一方面也是因为捐献角膜的人还是太少了。

3年前,陈行和一个江西小伙子结婚了,一个可爱的女婴呱呱坠地。别人做了妈妈都很高兴,陈行却号啕大哭。

我女儿出生了,我很想看看她的样子,可是我看不到,我看不到。我多想看看这个世界。"

陈行摸着女儿,也想象不出来女儿的样子,她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都只停留在10岁那个新年。

女儿要她陪着玩,她不能;想让她简单地把球抛过来、抛过去地对接,她也办不到,内疚无比。

直到今年的523日下午5点,她接到邵逸夫医院的电话,说浙江湖州的长兴红十字会有一个角膜捐献,要她马上到邵逸夫医院接受角膜移植。

一开始我接到电话,还以为是骗子。等到确认是真的后,我紧张高兴得一直出汗,那种等了六年才等来的希望,太让人激动了。"

陈行一家连夜坐火车赶到杭州,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姚玉峰教授为她的左眼移植了角膜缘和角膜。

第二天上午,姚玉峰教授为陈行揭开眼睛上的纱布,就在那一瞬间,陈行眼前出现一片光亮!长年处于黑暗的眼睛一下子还适应不了,一时间眼泪长流。

我又能看见了!我能看见了!"陈行流着眼泪,眯缝着眼睛,激动得大喊大叫。她看到一旁的老公和女儿,更是激动得语无伦次。姚玉峰教授看到这一幕,也被深深地感染了,高兴地笑了。

一周后,陈行左眼裸眼视力已从手术当天的0.02,上升到0.15,能看清楚视力表上的第三排字了。

我特别感谢那位角膜捐献者,特别感谢姚主任,可以说他们改写了我的下半辈子。"陈行说,复明后她要更好地照顾她的家人,多做家务,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帮她老公看管他们的小超市。

30位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 只有1位可以得到捐献的角膜

角膜病是眼科致盲性常见病,全球角膜病人4000万左右,角膜病盲人1000万左右。

我国每年新增30万左右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但真正能得到角膜捐献做移植的只有1万多。

一片角膜,就可以改变一个像陈行这样的病人的命运。

姚玉峰教授说,邵逸夫医院眼科从前年起开始和美国眼库建立关系,目前需角膜移植者等待大致3-6个月可以轮到角膜,但在此之前,等了10年也没有等到角膜的病人也有。

有些病人的亲属甚至恳求医生,把自己的角膜捐出一片来让病人复明,但这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医生不可以取活人的角膜给他人移植,只能是等待亡者捐献。

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现在愿意捐献角膜的人越来越多了,但缺口还是巨大,还要大力倡导和呼吁身后能捐献角膜的精神,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光明,也让你生命的一部分能在他人身上继续延续!"姚玉峰教授再三呼吁。

姚玉峰教授:当初我决定回国是正确的

陈行仅仅是姚玉峰教授平时面对的需要角膜移植病人中的一例,每一个这样的病人都会有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用自己潜心研究的医学技术改写他们的命运,这是姚玉峰教授给自己添加的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感。

姚教授20多年前在日本获博士学位,33岁在世界上首创姚氏法角膜移植术",是世界眼科角膜移植领域巅峰级的专家,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带着所学的国际顶尖技术,毅然回国惠泽百姓。

1995年回国时,国内角膜病患者有上千万,导致失明的也有约300万,而那时的国内角膜移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新知识、新技术,姚玉峰毅然决然白手起家。

20多年来,姚教授用他精湛的技术及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让3万国人重见光明;他还为各地医院培训了4000多人次拥有角膜病知识的专业人才,毫无保留地在全国普及推广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让全国1.5万多角膜病盲人在当地受益于他传授的治疗方法。

上周末,姚玉峰教授作为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我国知识分子代表登上《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全文转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两天共计近8分钟时间为他做专门的人物报道。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做出批示:姚玉峰同志的事迹很感人,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忠诚与担当、坚持与追求、仁爱与情怀,具有时代意义,值得广泛学习。"

我喜欢看见病人复明后欣喜的笑脸,让他们重新见到光明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报效祖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创新拼搏,继续攀登医学高峰。"姚玉峰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