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 腹痛腹泻久不愈可从饮食找原因


腹痛腹泻久不愈可从饮食找原因
本报记者谢文竹通讯员周素琴
来源:生活与健康 2017年3月14日星期二A3版寻医问药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只要一吃冷饮或是热辣的重口味食物,他们的肠胃就会立刻“激动”起来:先是一阵阵肚子痛,然后就急着要上厕所,排便之后,肚子痛又会好一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绵绵延延好多年,总是不见好。奇怪的是,如果要他们做胃肠镜,却也查不出什么异常。这样的人,消化科医生会告诉他们,这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啊。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肠功能紊乱疾病,很多人反反复复看病吃药,都无法根治。他们可能想也想不到,这类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自己每天吃的食物。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营养科冯丽君主任就碰到一位这样的病人。
常年被腹痛腹泻折磨男子苦不堪言
36岁的毛先生,两年多来,一直被肚子痛和拉肚子折磨着,最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每天肚子都会隐隐作痛,吃完饭后更加厉害,一天至少跑三、四趟厕所,一定要拉完肚子才能好受些。肠镜也做了几次,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好啊。”
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戴宁主任诊断他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推荐他做乳果糖联合呼气试验。果然,他摄入乳果糖后腹痛腹泻明显加重,说明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戴主任建议他不要吃药了,单单从饮食入手,并推荐营养科冯丽君主任为其诊治。
冯丽君主任问清了他的情况,发现他的毛病明显与日常饮食有关系。于是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饮食营养治疗计划,哪些食物可能引发肠胃不适,都一一罗列出来,她告诉毛先生,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按时饮食,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不熬夜。
果然,饮食干预几周后,毛先生渐渐感觉“吃完饭后肚子不那么疼了”,腹泻很快由一日3-4次减少到一日2-3次,慢慢的腹泻症状消失了,排便时间规律了,大便也成形了。
腹痛腹泻或与饮食密切相关
冯丽君主任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他们所患的“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可以使多数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而且饮食治疗不仅经济、省时,也减少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国外,饮食疗法已成为肠功能紊乱的首选治疗方法。
当然,饮食疗法不能自己瞎琢磨,需要有经验的营养专家指导。
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戴宁教授带领的功能性胃肠病团队也发现,食物不耐受是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病重要原因之一,而采用有指导的饮食干预,可以改善近70%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纯饮食疗法替代药物”的方案在国内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首开先河。
为此,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营养科、精神科等专家建立了一支专门的团队,开设了“功能性胃肠病联合门诊”。
通过调理饮食改善症状
冯丽君主任指出,对于一位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问诊、必要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然后,结合国外先进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和经验,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基础饮食习惯,针对患者年龄、体重、口味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每日记录饮食症状日记,适时调整饮食方案,科学指导。
(联合门诊时间为周二、五上午,戴宁主任专家门诊为周二、周三上午、陈淑洁副主任功能性胃肠病专病门诊为周四下午、冯丽君主任营养科咨询门诊为周一、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