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APP 84岁阿婆过20岁生日?原来是因为……


84岁阿婆过20岁生日?原来是因为……
2017-03-02 15:4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3月2日,84岁的沈在均和邵逸夫医院肾内科过了一次“20岁生日”
“高兴!谢谢你们!”3月2日,对84岁的沈在均和邵逸夫医院肾内科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太太在邵逸夫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已经整整20周年。邵逸夫医院肾内科医护人员给老太太举办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纪念活动,过一次“20岁生日”。
“老太太透析治疗20年非常不容易”,肾内科主任李华主任介绍说,“老太太诊断为尿毒症的时候已经64岁,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那时候老太太知道自己以后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存,非常消极,认为反正寿命不长,不愿意治疗。”经过医护人员耐心劝导,加上子女的强烈支持,老太太终于还是同意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老太太一家对我们非常信任,开始几年他们住在富阳,需要跨越杭城来到邵逸夫医院,每周三次,雷打不动。”李华说:“家庭的支持对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确实非常重要”。
20年的相处,在沈在均看来,邵逸夫医院已经是沈在均另一个“家”,医护人员也成为她的“家人”,对她进行精心的治疗和照顾。“老太太是我们科室透析时间最长的患者,见证了邵逸夫医院肾内科20年的发展。20年共同走来,非常不容易,也碰到很多的困难,尤其是沈老太太的透析通路问题。”李华介绍,想要成功完成一次血透,就需要一条通路,能够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血透机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这条通路将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这样一条通路反复使用很容易出现故障,而人体内可以作为通路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对长期依赖血液透析生存的患者来说,透析通路往往是透析生存的瓶颈,所以透析通路也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沈老太太起病时年龄已经比较大,自身血管资源非常有限。只能借助血液透析导管、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内瘘球囊扩张等等,肾内科医生殚精竭虑,终于保证了老太太生命线的通畅。“也正是因为患者有这样的需求,促使我们科室在透析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方面不断发展创新,得以为更多患者解决难题。”李华说。
3月2日,84岁的沈在均和邵逸夫医院肾内科过了一次“20岁生日”。
“我们决定举办这样的纪念活动感谢患者,尤其是患者的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尿毒症患者是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治疗并不单单依靠医护人员,他们能有好的生活质量必然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关心。”李华说,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给其他透析患者增强一些信心。目前的医疗发展,维持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已经不是技术难题,甚至也可以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哪怕是老年患者。“但很多患者对尿毒症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旦诊断为尿毒症,往往态度非常消极,心态非常悲观。随着人们寿命不断延长,未来,带病生活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