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肆虐 目前全球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
邵逸夫医院医生与美国科学家夜以继日 从6000多种备选药物中找到三类有效药物
来源:每日商报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15版健康
商报讯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寨卡疫情在东南亚继续蔓延,目前全球都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对付这种病毒,让科学家们颇为头疼。前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收到一条来自美国的喜讯,该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徐妙和美国科学家一起找到了三类能对付寨卡病毒的有效药物,目前,徐妙医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球权威杂志《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这一成果。《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欧美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寨卡病毒首先发现于1947年,主要由埃及斑蚊传播。原先它只是在非洲和一些南亚国家流行,引发的病症并不重,80%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从2015年起,寨卡病毒疫情在南美洲快速扩散,巴西甚至出现超过41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此外,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还报告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而它可能导致瘫痪和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在美洲传播的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元凶。
迄今为止,6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疫情,不幸的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也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为了找到能对付寨卡病毒的药物,全球很多医学家都积极努力。
目前,徐妙医生正在美国国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学习。今年三月份,她所在的研究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合作,共同研究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历时三个多月,研究者们终于在6000多种备选药物库里找到了三类有效药物,其中,Emricasan可以有效保护脑神经细胞免受寨卡病毒的损伤,niclosamide和CDK抑制剂(如PHA-690509)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而且相互间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同时它们对非洲型、亚洲型的和波多黎各型的寨卡病毒均有效。
徐妙医生介绍,niclosamide是个抗虫药,在临床上应用已经很多年。这次,他们首先发现它还有抗寨卡病毒复制的作用,老药有了新用途。另外两个药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Emricasan主要用于肝损伤和肝硬化的治疗。他们的研究发现,Emricasan有保护脑神经细胞,免受寨卡病毒损伤的新作用。
最近,这个研究成果在全球权威杂志《Nature Medicine》上发表,徐妙医生为第一作者。成果引发了全美关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欧美多家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徐妙医生说,这还只是一个开端,这些药物还要经过动物和临床试验后,才有可能最终用于寨卡病毒的治疗,他们还将继续努力。这三类有效药物,最有可能进入临床的是niclosamide这个药。因为它是老药,已获得FDA批准,上市50多年了,因此不存在专利问题。如果这个药物在美国用于临床寨卡病毒治疗,中国应该也能很快用上。
对于这个好消息,蔡秀军院长说,邵逸夫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浙江大学的附属医院,一直非常重视与国外顶尖医疗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模式。这次徐妙医生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绽放异彩,是医院一直坚持中青年医生必须临床水平和科研能力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式的结果。
您好!有医学相关问题请咨询AI数字人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