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血管外科问题可咨询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专家杨进


血管堵住不能放支架怎么办?现在有了新方法
商报讯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三年前,82岁的陈奶奶因为右侧大腿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简单地说,就是腿上的血管堵住了,放过一个支架,如今,当年放支架的地方再次发生狭窄,腿痛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下床行走。放在以前,这种情况只能用普通球囊给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再度闭塞。正当陈奶奶一家人纠结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省内率先使用药涂球囊,而陈奶奶也因此吃上了“头口水”。
放过支架的血管又堵上了怎么办?
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杨进说,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植入支架几年之后,很多人都可能面临像陈奶奶一样的困境。放支架的部位容易再度发生狭窄、闭塞,出现这种情况,医生以前选择在原先放支架的地方再套支架,或是使用普通球囊,把再度狭窄的血管扩张开来,可这种方法往往效果不持久,没过多久,血管就再度闭塞上了。对于这种情况,血管外科医生也很棘手。
好消息是,今年六月初,国内首个药涂球囊刚经国家批准正式上市,邵逸夫医院率先获得使用资格,在省内开展这项手术。杨进主任医师解释,药涂球囊是在传统的球囊表面涂上紫杉醇、雷帕霉素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抑制内膜增生,在扩张病变的同时将药物释放在局部的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提高血管通畅率,减少再次干预。
研究显示,半年随访,药涂球囊组的再狭窄率为22.5%,需要二次手术的比例为6.1%,普通球囊组的再狭窄率为70.8%,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比例为38.8%;一年随访,药涂球囊组的通畅率为76.1%,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比例为7.2%,普通球囊组的通畅率仅为33.7%,需要二次手术的患者比例为44.8%。“使用涂药球囊可以有效降低再开通血管的再狭窄率。”杨进主任医师说。
还适用于无法放支架的血管闭塞
除了陈奶奶,80岁的老濮也是率先使用药涂球囊的幸运儿。老濮是一名社区医生,最近也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当地医生建议他在左腿的血管里放一个支架,但是由于病变部位靠近膝关节,放入支架后的一大堆后遗症让老濮犯了难,支架断裂、支架内狭窄、终身服药,没人愿意自己的身体里放进一个“外来物”。于是,他来到邵逸夫医院求诊,刚好也用上了药涂球囊。
杨进主任医师说,除了放支架后血管再度闭塞的情况,药物球囊还适用于其他一些不适合放支架的情况——
有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生在跨关节的部位,比如膝关节、髋关节,这些关节活动频繁,如果放入支架,在平时活动时可能发生折断,很危险。
还有些闭塞发生在膝盖以下的血管,这些血管比较纤细,也没有合适的支架可以植入。
“放在以前,这些不适合放支架的情况,常常只能用普通球囊进行扩张,可惜效果不够持久,患者要反反复复折腾,蛮痛苦。”
出现间歇性跛行要特别重视
诱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比较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上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杨进主任医师说,预防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要积极治疗。同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发现、早治疗也非常重要,这个疾病从轻到重分为四个阶段——
1、出现老寒腿,总是觉得腿冷,穿再多裤子也无济于事,出现这种情况,提示可能下肢动脉已经出现粥样斑块,血流不太顺畅。
2、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走几百米路就会出现下肢疼痛,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随着病情加重,间歇性跛行程度也会加重,一开始能走五六百米,慢慢地走一两百米就要休息,甚至有时候只能走五六十米。当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就需要做支架或球囊治疗了。但这种情况也容易被忽视,有些老人会认为是年龄增加腿脚不好的自然现象。
3、出现静息痛,就算不走路也觉得腿很痛。
4、出现脚趾坏蛆、溃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严重的就需要截肢处理了。
杨进主任医师说,年龄超过60岁的,建议在每年的体检中加做一项下肢血管B超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干预,尤其是三高人群或是有抽烟习惯的,更加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