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专家提醒:孕妇单侧下肢肿胀要特别当心
来源:都市快报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B5版 好孕好育
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近日接收到一位因急性肺栓塞猝死的孕妇,经急诊、监护室、呼吸内科等医生全力抢救,孕妇起死回生,但肚里的孩子却在她猝死时永远离去了。
呼吸内科主任应可净教授事后了解了这位孕妇发病的前因后果,非常感慨:“如果她能早点关注自己的腿部酸胀,这场悲剧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出事的孕妇在办公室做文职
动得太少 吃得太好
出事的李女士今年23岁,是文职人员,平时工作坐在办公室里,不大需要走动。因为是第一胎,家里人也很看重,保护得紧,怀孕后吃的都是高脂高蛋白的“好东西”,上下班老公汽车接送,在家也是小心翼翼保胎,不大活动。就这样,李女士顺利怀孕到6个月,全家人正高高兴兴地等待着宝宝降临。
出事前半个月,李女士时有感到腿痛、抽筋,她想大概是胎儿长大了,需要的养分开始变多,自己可能有点缺钙,多补补钙就好了,也没有重视。
出事那天,李女士还在上班,一开始只是觉得下肢酸痛,有些胸闷、头晕,她还以为是正常的“妊娠反应”,当她起身上卫生间时,突然晕厥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头破血流。还好同事还算镇静沉稳,马上将她送到离单位最近的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并通知了家属。
并发心脏骤停的肺栓塞
经抢救后的生存率不到5%-10%
李女士送医时神志不清、烦躁不安,还未等急诊医生明确判断出病因,已心跳骤停。医护人员紧急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同一时间,邵逸夫医院周道扬副院长、监护室朱涛主任、呼吸内科应可净教授、邵方淳医生等急速赶到现场参与抢救,最终判断,李女士猝死的原因是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
“并发心脏骤停的肺栓塞,经抢救后的生存率不到5%-10%。孕妇因为情况特殊,盲目溶栓可能会有大出血的风险,因此抢救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应可净教授说,最终,她根据李女士的情况制订了合适的溶栓方案,各位医护人员竭尽全力,终于救回李女士一条命。
抢救后1个月,李女士康复出院。
孕产妇是肺栓塞高危人群
应可净教授说,每年,邵逸夫医院都会碰到七八位孕产妇合并肺栓塞,有的孕妇情况非常凶险。
“肺栓塞70%~95%是由于位于身体各处的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患者可能会突然发生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孕产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血管,同时血液凝集因子增加、孕酮升高等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调查表明,中国妊娠合并肺栓塞居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妊娠期合并肺栓塞,为同年龄非孕妇的7倍。从年龄分析,40岁以上、多次妊娠史的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是30岁以下的初产妇的2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