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胆道的小结石,可以从嘴里拿出来


本报微信“浙江名医馆”与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合
开展微创手术视频新一季,首期是胆总管取石
胆道的小结石,可以从嘴里拿出来
来源:钱江晚报2015年9月10日星期四 B7名医馆
本报见习记者 张冰清 本报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医生名片
高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任浙江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委员,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邵逸夫医院临床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从1984年开始从事临床工作,先后担任传染科、消化科临床工作,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从事消化内科研究20多年,为大量患者解除病痛。尤其在肝胆疾病及胃肠消化道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成绩斐然。曾获多项浙江省、卫生厅奖项。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奖励。
钱江晚报微信“浙江名医馆”与浙大邵逸夫医院联合开展微创手术视频新一季,再次启幕。关注微信“”浙江名医馆”,点击“微创视频”,可以看胆管里的石头是怎么取出来的。
目前,健康体检中,胆结石患病率已排在前五位,成为现代人的富贵病之一。
潘女士今年30岁。4年前的一天,她吃完饭后突然感到上腹部胀痛,持续了约2小时。休息了一会后,疼痛慢慢缓解了,所以当时没有去医院诊治。
但之后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一般多发生在用餐后,每次都持续2小时左右。偶尔还伴随左肩背放射痛、呕吐、发烧及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潘女士先去查了胃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她吃了一些中药来调理,上腹不适略微好转。1年前,潘女士再次到医院就诊,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医生建议内镜下治疗。
胆管是输送胆汁的管道。人在消化食物的时候﹐储存在胆囊里的胆汁通过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一旦胆总管里长了结石,就会影响胆汁的运送,严重时会堵住胆总管运输胆汁的通路,而胆汁运输的淤积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胆管炎反复发作。
潘女士的上腹胀痛、伴穿背痛就是胆管发炎的症状之一,除此之外,严重时还会出现发热、黄疸,危重的时候甚至会休克。
胆总管结石就是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
没有刀,没有切口,一枚镜子从口腔进入取石
视频中的这台微创手术,高敏主任需要通过胃肠道在内镜下取出潘女士胆总管内的结石。
看点1:一枚纤镜,探入深处达一米之多
她先将胰十二指肠镜从潘女士的口腔插进去。这一步,做过胃镜的人应该不会陌生。不同的是,胃镜检查的时候,胃镜只需要伸到胃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胰十二指肠镜要经过食道、胃、十二指肠,一路“走”到胆总管。
高敏主任说,这根内镜要伸进去一米多,才能抵达操作部位。这样的操作被称为“远距离钥匙孔里的操作”,是这类手术的难点之一。抵达后,他们用经过内镜腔道的切刀把胆总管的开口处切开一个0.5~1厘米的口子。
打开切口,就可以用网篮取结石了。
看点2:结石大了要开刀,结石不要孵太大
这次,潘女士的胆总管内取出1颗黑色花斑纹结石,大小约0.8厘米。高敏主任医师说,结石较大,超过切口的大小,有时需要碎石器碎石后再取石,如果结石巨大,胆总管又太细,那就不太适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了,外科手术或者腹腔镜会更适合。
和其他微创手术一样,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康复快,病人在术后2、3天后就可以出院。
高敏主任说,内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不损伤胆总管管壁,而开腹手术对胆道破坏大,可能引起疤痕狭窄等并发症。
看点3:肝胆都有结石,可以用“双镜”
曾经,医学界认为胆总管里的结石都是由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后来,医学家发现,它也可以原发于胆总管,并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前者是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后者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如果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我们还可以采用“双镜联合”的方式进行手术。也就是说,先用内镜取出胆总管内的结石,然后用腹腔镜取出肝内的结石,对病人来说大大减少手术创伤与生理结构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