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一周抢救2例年轻心梗患者


一个30岁,一个32岁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一周抢救2例年轻心梗患者
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栾毅
来源:都市快报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A12版 第X病床
本报讯 最近一周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接连抢救了两个年轻的心梗患者,一个30岁,一个32岁。32岁的小汪在一家外企上班,有10多年的吸烟史,基本上两天抽一包。几天前,他连续一周每天晚上喝酒,发病当天下午感觉胸口有块石头压着一样难受。下班后回到家,他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突然觉得胸闷气急,额头上不停冒汗。一开始,他觉得自己可能是中暑了,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可是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依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不舒服。当天晚上,小汪就到离家最近的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
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几乎将右冠状动脉血管全部堵住了。幸亏及时就诊,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另外一个30岁的小伙子,是在连续一周打篮球后,出现持续性胸痛,家里人陪他到邵逸夫医院检查。冠脉造影发现左前降支近端堵塞大于90%,远端血流缓慢,需要马上进行介入手术,植入支架。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说,以往心肌梗死主要是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但是现在年纪轻轻就患心梗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心内科每年急诊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近300例,其中45岁以下的有50例左右,30多岁就患心梗的有近20例。“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大多偏油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吃得多,再加上长期抽烟等不良习惯,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主要表现是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皮肤发绀。心脏骤停后10分钟,人体将达到生命的极限,在这段时间里,每延迟一分钟,会降低10%的希望。一旦发生心源性猝死,在场人员必须立即就地抢救,呼叫120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救治。明天中午12:40,在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2号楼4楼A区示教室将举行“心脏性猝死预防与治疗”健康讲座,由蒋晨阳主任医师主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