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敏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是医疗行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上周,邵逸夫医院举办了一场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媒体座谈会。专家认为,要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首先医院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第三要加强患者教育。另外,还建议新建ICU(重症监护病房)取消大通铺,设立单间,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很多医院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在美国,因抗生素使用不当,每年至少有200万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因此死亡。在浙江,以肺结核为例,每年新增耐多药肺结核病人2000多例,而且结核病有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流行态势。 怎样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关键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医生要有理念。”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介绍,2013年医院抗生素占药品比例的11.53%,远低于国内三甲医院标准。 在邵逸夫医院,药学部和院感科是抗菌药物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填写申请单,不同级别的医生能使用的抗菌药是不同的。“如甲状腺开刀,我们规定可以预防性用一次抗菌药,术后没有感染就不能用。”俞云松副院长说,医院每个月会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细致分析,哪个药用得过多,就要调查原因。 医院还专门设立了审方药师岗位。“我们有十几位审方药师,每天有5个岗位专门审查处方,要审核七八千条药方。”药学部马珂主任说,审方药师发现临床医生开的抗菌药使用有问题,会立即联系医生,要求改正。 俞云松认为,现在很多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还是缺乏长效机制,比如说感染科建设,上级要检查了,就从其他科室拉几个医生过来成立感染科,没有真正建立机构去控制院内感染,去规范医生用药行为。 医生专业能力不够也是“短板” 很多医院除了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外,医生的专业能力也是短板。例如感冒,有经验的医生看一下血常规等简单的化验,就可以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需不需要用抗生素。而有些医生,不管你是不是细菌感染,直接上抗生素,称之为“预防性”用药。 去年,邵逸夫医院派员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的培训,今年邵逸夫医院成立省内首家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招生规模满足不了需求,国内很多医院都打电话过来,要求报名培训,但名额只有2个。”俞云松认为,供不应求主要是因为国内正规培训点太少了。 为了满足基层医院的培训需求,邵逸夫医院接收江山、武义等合作医院医生过来进修。 建议取消重症监护病房大通铺 据统计,我省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60%。“我们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一直比较低,人家问为什么?我说,不加床,相互交叉的机会就少了。”俞云松说。 他建议,国内ICU应该走向单间,目前国内各大医院都是大通铺,10-20张床放在一起,隔离是个大问题,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以后新建医院的ICU,如果不是单间,政府部门能不能不批,要求他们建单间,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是单间了。”俞云松说,当然这也牵扯到一连串的问题,如收费、护士配置和人员成本等。
但从长远来看,ICU设立单间是划算的。现在大通铺每天收费300元,但如果发生感染,抗菌药一用上去,费用就要上千。如果因为单间没发生感染,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也会下降。
家庭小药箱不要放抗生素 俞云松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连续两个月来,不明原因发烧了5次,体温达40℃,每次发烧她都自己吃一两颗头孢,没有认真找原因。 俞云松让她下次发烧时不要吃药,再来检查。第6次发烧,他给她开了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功能、小便常规等检查。几个小时后,结果出来了,患者小便中白细胞有3个+,是尿路感染。“有时候女性尿路感染不会有尿痛的症状,像她这样,原因明确了,抗生素才有针对性,以后可能就不发了。” 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备点常用药,小药箱里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但老百姓对哪类药抗什么细菌,没有识别能力,不能针对性的用药,就会让细菌产生耐药。同时,抗菌药物的保存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所以,俞云松认为,家庭药箱里最好不要放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