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腾讯大浙网:邵逸夫医院教授用1根“绳子”救了2位肝硬化肝癌患者

2014-09-26 3754


邵逸夫医院教授用1根“绳子”救了2位肝硬化肝癌患者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正式对外宣布,该院蔡秀军团队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替代肝脏切断的二步法肝切除术,这在国际上也尚属首例。蔡秀军教授表示:“这个手术只用一根‘绳子’就破解了肝硬化肝癌患者等肝源难的问题。” 这标志着我国肝癌的根治性手术取得新的进展。

据悉,对肝癌患者而言,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承受肝切除术。很多肝癌患者都有长达数十年的乙肝病史,同时伴有严重的肝硬化,肝脏代偿能力差,难以承受一半以上的肝脏切除,勉强手术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以至死亡的概率非常大。

医学上认为,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如果预计手术后剩余的肝脏体积小于40%,则被认为是肝切除术的禁忌。传统观念上,这些患者只能放弃手术或耐心地等待肝移植。由于供体肝源的紧缺,大部分病人都无法等到肝移植。如今,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二步法肝切除术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医学禁忌”,为无法等到肝移植的患者带来新希望。

肝硬化肝癌患者不用再苦等肝源

余大妈,61岁, 丽水人,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余年,且伴有肝硬化多年。经检查后发现她的预计剩余肝脏的体积小于40%,即她术后发生肝衰竭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一家人四处奔走求医无果,当他们面对绝境时,邵逸夫医院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由于邵逸夫医院蔡秀军医学团队已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替代肝脏切断的二步法肝切除术,余大妈有幸成为世界首例接受该手术的病人。

邵逸夫医院用“绳子”打破禁忌 拯救肝硬化肝癌患者

蔡秀军教授在手术中

蔡秀军教授为余大妈进行了二步手术,利用一根“绳子”创造了“奇迹”。第一步手术时,蔡秀军教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左右肝实质进行离断,而是使用一根细细的、带钢丝的套带(即一根“绳子”)对左右肝进行捆绑,阻断左右肝脏之间的交通血流,再将需切除部分肝脏的门静脉结扎,切断对其营养的供给。这个捆绑方法不仅能帮助良性肝脏继续增长,还可以防止胆漏的发生,并减轻二次手术时的粘连。

第一步手术后10天,检查发现余大妈的肝脏剩余体积增加了94.8%,占标准肝脏体积的74.6%,已突破40%的“医学禁忌”,可以安全实施二步肝切除术。于是,在第二步手术中蔡秀军教授采用自创的腹腔镜刮吸解剖法肝切除术,顺利地将肿瘤部分的肝脏切除。术后第一天,余大妈就开始下床活动了。没过几天,她就康复出院了。出院前,余大妈还激动地表示:“我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截止目前,已有两例手术成功,两位患者都已恢复良好,术后观察也未发现癌细胞转移情况,且术后无其他并发症。这一技术的成功,解决了肝硬化肝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只能苦等肝源进行肝移植的难题。

新技术有效避免胆漏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此前,邵逸夫医院蔡秀军团队就一直专注于对经典二步肝切除的改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目前成功地完成腹腔镜下绕肝带二步法肝切除术就是其改良创新并实际手术成功的成果。

邵逸夫医院用“绳子”打破禁忌 拯救肝硬化肝癌患者

传统的左右肝实质分离

邵逸夫医院用“绳子”打破禁忌 拯救肝硬化肝癌患者

利用绕肝带对左右肝进行捆绑

据相关数据表明,在德国一些医院,传统二步法肝切除手术胆漏的发生率高达24%。而这种新技术使用绕肝带替代了左右侧肝脏切断分离来阻断左右肝的交通血流,使术后肝切面发生胆漏并发症的情况得到了彻底解决(目前成功的两例手术均无胆漏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采用了腹腔镜技术,手术创伤大大减少,能充分降低患者的病痛感。传统开放式手术的创口大概在20厘米以上,而完全腹腔镜下绕肝带二步法肝切除术所产生的切口总和只有5厘米左右。因此,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均能下床活动。

手术创伤小,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打击,降低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的影响,使患者更早地接受其它抗肿瘤的辅助治疗。

治疗费用是常规肝移植手术的30%

据蔡秀军教授介绍,只要癌细胞没有完全、大面积扩散,这个手术方法均可以帮助到有严重肝硬化、需大范围进行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从经济角度而言,该手术的费用是常规肝移植手术费用的30%,大大减轻了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