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生活与健康:双侧颈动脉被堵 一天脑卒中三次

2014-09-16 4137

双侧颈动脉被堵  一天脑卒中三次

血管外科微创手术建奇功

本报记者 郭丽丽 /    通讯员 王家铃

本报讯 70岁的杨先生,站立时突发口齿不清,四肢无力而瘫倒在地,送医院被诊断为“脑卒中”。同一天之内,他在站立时,还发生了两次新的中风。检查发现杨先生原是供应大脑的双侧颈动脉堵住了,被紧急转送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邵逸夫医院脑卒中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孙伟军副主任医师表示,脑卒中患者中约1/3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三高患者都是颈动脉血管狭窄的高危人群。如果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暂时失语、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等,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信号。 

好好站着突然中风倒地

半个月前,德清的杨先生熬夜后站立时突发口齿不清,四肢无力,左侧更严重,像是失去了知觉。家人见状,马上把杨先生送到了当地医院。一番检查后,杨先生被诊断为脑卒中。

但和其他脑卒中病人不同的是,短短一天时间内,杨先生在站立位时出现两次新的中风发作。医院再次对杨先生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竟然都没有血流。由于大脑约80%的供血来自于双侧颈动脉,如果病人的双侧颈动脉闭塞,将会非常危险。

家人紧急把杨先生转到了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的进一步检查结果让神经内科吕文副主任医师倒吸一口凉气,杨先生双侧颈动脉完全闭塞,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哪怕是平常很简单的坐起来、站一会的动作都会加重脑缺血,并诱发脑卒中。除了加强药物治疗,唯一的希望是颈动脉的再通。

随后,神经外科颈动脉外科专科医生孙伟军副主任医师和放射科专家一起仔细分析了病人的病情,认为杨先生右侧的责任颈动脉虽然是闭塞的,但闭塞的范围还不是特别长,必须抓紧时间尽快手术,否则会失去手术血管再通的机会。

“通血管”是个技术活。由于杨先生的双侧颈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流,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极大,特别是麻醉的风险。“术中血管再通前绝对不能让血压太低,否则就会发生术中脑中风,而血管再通后,又要求血压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突然供血太多,甚至有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孙伟军医师指出,“因此术中需要麻醉医生有高超的麻醉技术。同时,术中还需要多种先进的监测仪器来精确监测,尽可能避免术中中风的发生。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杨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孙伟军医师是主刀医生。手术的精细操作在放大镜下进行,术中发现血管内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上的血栓完全堵塞整条血管。在完整切除导致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斑块后,用专用的取血栓的工具一点点清除,堵塞血管的血栓被完整取出后,血管再通也就成功了。

手术过程中,没有监测到一点中风的发生,手术结束不到半个小时,杨先生就完全清醒。第二天,杨先生便能下床活动了。检查显示,他的右侧颈动脉已完全再通,脑供血也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任何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出院了。

据神经内科卒中中心胡兴越主任介绍,杨先生的治疗成功离不开多科室的合作以及规范化的标准治疗。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的卒中中心就能为广大脑卒中患者提供国际化的标准治疗。拿引起脑卒中很常见的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为例,都会优先建议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溢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根据我国三个大型的脑卒中数据库显示:目前脑卒中后存活的患者,65岁以下的人占了44.253.5%

“脑卒中患者中,约1/3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导致,而颈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孙伟军医师表示,一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使颈动脉血管内皮受损,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会聚集在局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会随着时间不断长大,小斑块间也会融合成大斑块,随着斑块不断长大,颈动脉逐渐变狭窄甚至被阻塞,一方面会引起脑缺血,另一方面斑块可能脱落随着血流阻塞脑的血管,从而导致脑梗死。

研究显示,发生过中风的重度颈动脉狭窄,即使在最有效的药物治疗下,两年内仍有超过1/4的病人会发生致死或严重致残的脑梗死。

目前颈动脉狭窄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简称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简称CAS)。考虑到围手术期脑梗塞和死亡的发生率,老年人更适合CEA手术,通过外科的手段将颈动脉内的斑块取出,解除血管狭窄,恢复血流通畅,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根据最新的美国及欧洲等脑卒中指南,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首先考虑CEA治疗。这项手术在国外已经开展六十余年,美国和欧洲每年有十几万例患者因该项手术而获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颈动脉内膜切除技术要求高、风险高,需要多科室的通力合作,国内能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还是非常少,2013年全国仅有约2000CEA手术。”孙伟军医师如是说。

据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义荣介绍,孙伟军医生从2011年在省内率先常规开展微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神经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监护室、心内科等多科合作,目前每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病人超过100例。目前围手术期发生中风、心梗、死亡等并发症率在2%以下。

提醒

出现一些症状要特别小心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三高患者是颈动脉血管狭窄的高危人群。如果平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暂时失语、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等,都是脑部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即使发作的时间很短,也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些往往就是颈动脉狭窄发出的早期信号。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情况?孙伟军医师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具有一定医疗及检查水平的医院做相关检查,包括颈动脉B超、颈部CT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明确。如果确定存在颈动脉狭窄,要及时到能开展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神经外科就诊,以得到国际化的标准治疗,这样才能大大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