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院感科科长提醒一定要勤洗手 她每天上班时至少要洗二三十次手


这几天,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发烧咳嗽喉咙痛的朋友 邵逸夫医院院感科科长提醒一定要勤洗手 她每天上班时至少要洗二三十次手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本报讯 杭州开始进入一年一度的流感高峰季,这几天,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人在发烧咳嗽喉咙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感科科长周志慧主任医师提醒大家,一定要勤洗手,特别是从医院、外面回来后,要认真洗手。她自己,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每次查房时,都会让助手拿上一瓶免水消毒洗手液。每次接触病人前后、拿病历本后、接触病人日常用品后等,都要喷点洗手液给手消毒,一天上班下来,差不多要洗二三十次手。一瓶500毫升的免水消毒洗手液,她一个人差不多两个星期就用完了。 在医院每天至少洗二三十次手 最近医生护士感冒的人也不少,她提醒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和保护好自己的病人。手是医务人员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一个十分活跃且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经医务人员手传播所致医院感染约占30%。 勤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30%-40%的耐药菌感染。 周志慧主任说,我国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有个基本要求,“三前四后”要洗手。“三前”是指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四后”是指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或物品后、接触血液或体液污染后、摘除手套后,这也是为什么她每次查房时,一定会有个人专门给她拎着一瓶洗手液的原因。 除了她以外,他们院感科另外两个医疗小组的医生,也配备了查房专用的消毒洗手液。不查房的时候,三瓶洗手液并排摆在护士站。每个星期,护士长会查看三瓶洗手液的剩余情况,如果哪一组的洗手液剩得特别多,就会提醒这个小组的相关成员,询问他们查房时洗手是否到位。 虽然我国有“三前四后”的要求,在我国,许多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问题却还是大问题。上海瑞金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曾公布一组数据,一项针对国内8家三甲医院500多名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只有41%的护士和16%的医生每天按规范洗手,20%的护士和34%的医生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褂上擦干。 周志慧主任说,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有手卫生的理念的,但往往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洗手。 如何让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邵逸夫医院在每个洗手池旁都配有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墙上贴有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图例,所有治疗车上、病房门口也备有快速消毒液,一来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手,二来为他们提供便利。2013年1-11月,邵逸夫医院用了1.3万多瓶洗手液,4.7万多包擦手纸,500毫升的免水消毒洗手液近4000瓶,共花费60多万元。 医院每个月会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监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看他们的手洗得干不干净。 “手术室、门诊手术室、心内导管室、危重医学科、静脉配置中心、内窥镜、血透室、产房等属于重点科室,每个月我们会抽查这些科室的医务人员各1名(手术室共10名),洗手前采个样,洗手后再采个样,然后,进行菌落培养。若发现菌落超标,我们会立即反馈到相关科室。”院感科的专职护士同静俏副主任护师说,目前为止,被抽查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还不错。 回家先换衣服再洗手 换下来的衣服,里子朝外叠好 每天下班回家,周志慧主任会先换衣服再洗手。 换下来的衣服,里子朝外叠好。她说,医院是个特殊场所,衣服上难免会沾染上各种细菌。而里子朝外,可以减少家人接触到衣服上细菌的机会。 有实验表明,普通人一只手上大约黏附着40多万个细菌,人在一小时内至少三次会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都可能为病原传播创造机会。作为整天跟细菌、病毒感染打交道的专家,她教育儿子要坚持“六步洗手”,手心、手背、手指缝、手腕,每个部位都要搓到。尤其是回到家、饭前便后、玩完玩具后,最需要认真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