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老人爱用鱼汤拌饭 这样的习惯要改改

2013-11-22 3070


冬季异物卡喉和食道异物患者明显增多

老人爱用鱼汤拌饭 这样的习惯要改改

本报记者 郭燕  见习记者 郭丽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方序 金凯红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了解到,冬季异物卡喉和食道异物患者明显增多,其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轻者卡在喉咙,在耳鼻喉科取出异物即可,重者则要手术取出。

    医生分析,随着天气渐冷,人们吃鱼汤和老鸭煲等增多,很多人习惯将汤类拌饭,容易将细小鱼刺和骨头误吞入食道。提醒大家尤其是老人,为避免误食,应尽量减少用鱼汤和老鸭煲等含有小骨头汤拌饭,如遇食道异物感,应最快时间到医院就诊。

一根鱼刺引起低烧

  70岁的李奶奶前两天在用鱼汤拌饭吃时,不小心吞入一根鱼刺,当时只觉得卡在嗓子处难受,希望通过吃饭团把这根鱼刺“带”下去。然而两天时间过去了,李奶奶嗓子处疼痛加剧。心急之下,赶快到浙医二院挂急诊。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陈鸣通过喉镜检查发现,确实有一根鱼骨卡在李奶奶的口咽处,因为耽搁两天,已经引起低烧,遂将其取出,经过几天精心治疗,李奶奶很快就出院了。

  陈鸣表示:“若扎得较深,鱼刺自己是不会脱落的,若不取出,周围组织会逐渐溃烂、感染,还容易引起低烧。”他坦言,随着冬季到来,这类患者平均每天比平时多10%-20%

  陈鸣介绍,一般情况下,就医及时的基本在口咽部就可以解决,但如果进入食道就比较麻烦。

吞咽枣核穿破食道

   李奶奶只是将异物卡在口咽部,而被送到邵逸夫医院的徐奶奶就没这么幸运了。

  近日,年逾80的徐奶奶因牙齿不好将一颗枣核吞了下去,没料到整颗吞的枣核扎穿了她的食道口,性命危在旦夕。

  术后的徐奶奶回忆,刚刚吞下枣核的时候就觉得喉咙处难受,试着吃饭团、韭菜来咽,原以为没事了,也没多在意。直到第二日,喉咙处痛感加强,她才急忙到当地的医院就诊。检查完发现,被误吞的枣核已经扎在了食道口,情况很危险。当天晚上,徐奶奶就被迅速转送到邵逸夫医院。

  负责接诊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於亮亮回忆,徐奶奶当时已经发烧,通过胃镜观察到,卡在她食道口的枣核两端已深深地扎了进去,出现食管穿孔,导致纵膈气肿,皮下气肿,脖子变得很粗,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随后他立即在胃镜下帮徐奶奶取出一颗约3厘米长的枣核,两端锐利。

老人是食道异物易发人群

  据邵逸夫医院消化科统计,自201211月至201311月,共接诊100多例食道异物患者,其中冬季病患占了二分之一。

  “出现食道异物的情况有三种,即异物分别卡在食道入口、食道中部和食道下部,常依次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严重者还会造成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於亮亮说,“60%的食管异物患者卡在食道的入口,这种情况相对不危险,胃镜或食管镜下取出就可。”

  “30%患者的异物是扎在食道中部,这是最危险的。”於亮亮解释,食道中部离心脏比较近,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波及”到心脏及周边大血管,可能会危及生命。而剩余的10%,是在食道下部,这个时候往往会引起贲门疼痛或全身炎症。

  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护士刘启芳说,食道异物种类繁多,就像个“杂货铺”,如金属调羹、牙刷、戒指等啥都有。

“这个季节老年人异物卡喉或食道异物常常是因为误吞了鱼刺、枣核等。”陈鸣和於亮亮两位专家回忆,还有老年人因为牙套松动,误吞了自己戴的假牙。

  除因鱼刺、枣核误食外,於亮亮介绍,引起老年人食道异物梗阻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老年人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易造成吞咽障碍。老年人咀嚼功能减退,牙齿松动和缺损较多,常常吞入未嚼烂的食物块,引起梗阻。此外,老年人对异物危险性认识不足,往往延误了病情。

提醒

喝骨头汤或鱼汤要小心

  遇到异物卡喉或误入食道的情况,一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喝醋,还有很多人则多会采取吞咽馒头、米饭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不但没有效果,反倒是适得其反。”於亮亮强调,正确的是,应当尽早到医院救治,越早治疗越能避免炎症等病情的恶化。

  另外,针对冬季患者增多的现象,陈鸣和於亮亮均建议,老年人咀嚼能力和对异物的敏感性有限,平日要吃得慢,尽量减少用鱼汤或骨头汤拌饭,如采取这样的吃法,也要将汤中的鱼刺和小骨头剔干净。吃红枣时,最好提前将枣核剥除。对于牙齿有松动的老人,要及时修补,晚上睡觉尽量将假牙卸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若发生异物卡喉或食道异物的情况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而不能盲目地用吞咽饭团等土办法,以免病情恶化。异物卡喉或食道异物约有10%的漏诊率,所以要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出现疼痛加剧,发烧等情况。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