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微博,读懂医生


看微博,读懂医生
来源:浙江老年报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B02版健康封面版
看微博,读懂医生
□通讯员 方序 王家铃 张颖颖 陈员 记者 尤琪 苗露
微博已经不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开始用@来关注世界。
医生是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在人们的眼中多少有几分神秘感。而医生的微博,让大家读懂了他们在白大褂背后的真实生活和工作。曾经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的于莺便是新浪微博上的红人,拥有200多万粉丝,她用直率幽默的言语描述医院生活,让医院这个过于严肃的地方也披上了戏剧化的外衣。
而我们杭州各大医院的“微博控”们近在咫尺。他们的微博里,也处处藏着精彩。
“友人式交流”挺窝心
不少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只要看到一身白大褂的医生便会紧张。对于有这样情况的病患来说,微博无疑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如果说医院的问诊是医患的硬性交流,那么微博咨询问诊便可以说是友人式的软性交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楼健颖(@楼健颖医生)在新浪微博上有5000多位粉丝。说起开通微博的初衷,楼健颖说他最初是想把微博作为和外科医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没想到开通微博之后,不少患者会通过微博咨询他,甚至问到手术适应征等专业性的问题,这个平台便逐渐成为了医患交流的方式。
“其实我在微博里只能给出一些建议,毕竟微博不是看病的工具,而且在不见到患者的情况下医生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没有具体诊断情况下的医疗建议容易产生误导,甚至误诊。”楼健颖回忆起之前有位网友将CT扫描片发上微博,并@给了他,不过那只是诸多片子中的一张,从这样一张CT片中无法判断具体病情。尽管很感谢网友的信任,但为其着想,楼健颖还是如实告知了这位网友,并建议其去专业医疗机构咨询。
对于一些常识性的基础医学知识,楼健颖都会在不忙的时候答复粉丝。与在门诊接诊病人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回答网友的问题时,楼健颖更多是站在一个“支招朋友”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晋秀明(@晋秀明)也是个微博控,他在新浪微博上也有一众粉丝,可谓是大家心目中的“大V”。在他看来,微博的确开辟了医患交流的一个新渠道。
“医生的工作很繁忙,病人如果给我发短信、打电话咨询病情,可能会影响到我的正常工作,这些交流方式我比较难接受,操作起来也不太可行。”晋秀明说,他会在微博中尽可能地解决一些网友的问题,但如果是问诊,建议各位网友最好还是去医院与医生面对面交流,以求获得较为科学准确的诊断。
使用微博的时候难免会看到不少营销账号转发的健康养生信息,这些信息孰真孰假,让众多网友难以分辨。因此,各大医院医生微博中的信息就显得相当靠谱了。
何富乐是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中医师,他的微博(@何富乐中医工作室)上有不少养生知识。何富乐说,前段时间他自创了一套养心操,在微博上发布后,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其中还有不少人转发了这套养心操的微博。另外,何富乐还会把自己认为靠谱的健康养生知识转发。
认识“下了班”的医生
翻阅诸多医生的微博,除却工作交流、信息分享之外,还有许多生活琐事与旅游见闻。透过医生们的微博,你总能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医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越锋(@SRRSH朱越锋医生),是一个拥有4000余粉丝的微博达人。由于平时工作较忙,问诊与站手术台时又都无法接听电话,他的许多朋友都学会用微博寻人。即便之前在忙,空下来的时候朱越锋都会去查看微博,一发现有留言或是@就马上回复。久而久之,微博倒成了找寻他最为便利的工具。
在朱越锋的微博里能够看到很多东西,既有一般人很难看懂的医学资料和术语,也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游玩指南;既有便利实用的医讯信息,也有天伦之乐的照片分享……在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字时,大家便会不由地觉得这些微博的作者是个温暖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看过朱越锋微博的病人都不再害怕问诊,也能够更为自如地向他阐述病情。
楼健颖会在微博上记录一些有趣的病案和手术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医学英语,他把这些记录在微博上,方便查阅和复习,就好像是短篇日志一样。楼健颖说,作为一名肝胆胰外科医生,他发的不少内容还是与医学有关的,因此他的粉丝好多还是医生、护士和医学院学生,不过也有一些病患能够看懂这些专业内容,随之与他探讨。
除了这些医学内容,楼健颖也会用微博记录自己的生活:周末下围棋、海滩漫步……这些生活化的内容让人感觉这位医生很亲切,也更真实。
官微互动“有点忙”
医生开微博已是一种潮流,医院自然也不落人后,杭城各大医院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记者查看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官方微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现每一条原创微博开头都会注明一个“话题”,方便网友浏览。
据市一医院院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微博是由院办工作人员运行的,微博内容包括医院医讯、科普讲座、门诊服务讯息、新专科开设消息以及经由媒体报道过的健康提醒。作为一个官方微博,原创内容的发布必然是需要经过反复斟酌的,转发的内容也是层层挑选而出。本院名医微博筛选、各大医疗机构最新讯息是市一医院官博转发量最大的两种类型。
“其实还有不少病人会@我们咨询病症,也有向我们反映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当接到网友问题时,他们一般都会对病症进行初步判断,并将病人的情况转发给各个科室的官博,之后告知提问网友应当以怎样的途径询问到相关内容。如果网友是来反映就诊时遇到的问题,工作人员则会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以求日后能够改进服务工作。
除了医院官博,也有一些综合性的医疗咨询平台能够帮助网友解惑,如浙江微博医生(@浙江微博医生)便是一个拥有数万粉丝的咨询平台,在它的主页中,不仅可以找到养生知识,还能看到一些网友提问的回答。由于信息量巨大,有时不需要自己亲自提问,也能在诸多回答中找到与自己有相似症状的病友,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