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胃癌……80岁老妈生命垂危,做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四个子女争执不下

2023-11-20 1011

文章来源:潮新闻  2023-11-20

杭州11月一个冬日午后,阳光透过病房的大玻璃窗,温暖地洒在余老太身上。早上顺利拔掉营养管,她就迫不及待把病号服换成子女新买的白毛衣,乐呵呵地打算出院。

她是一名高龄胃癌术后患者, 在她身边,除了子女,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胃癌诊治多学科团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庆祝她康复出院。

这幕温暖的场景,如果放在三周前,余老太和家属想都不敢想。3周前一个漆黑的夜晚,余老太还虚弱地连着各种监护仪器设备。下一步该怎么走?风险是什么?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积极应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高龄患上胃癌要不要手术

子女之间分成了两个阵营

“医生,快给我妈住院,她只要输点血就好了!”

繁忙的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急诊抢救室里,一位老太太面色苍白,疲惫地躺在病床上,焦虑的子女围着医生大声交谈着,吸引了隔壁几床的目光。

患者余老太今年正好80岁,在北方辛苦了大半辈子,这几年终于可以享享福。但半年前,她无意间发现大便发黑,后来胃口越来越差,人也慢慢瘦了。几个在杭州打拼的子女把她接来杭州检查,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胃窦巨大肿物,病理为胃癌。

医院建议做手术,但子女们的意见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前期还查出脑梗塞,再加上80岁的年纪,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可能是常规胃癌手术后的10倍以上。

大儿子和女儿考虑到手术的风险,坚决反对手术;而二儿子和小儿子认为现在医疗技术发达,老年病人即使身体基础差,也不是没有机会。


 

受访者供图

 

两方意见争执不下,余老太没做手术就被儿女接回了家。但随后的一个月里,老太太身体每况愈下,从一开始吃粥到只能喝水,还经常呕吐。一次剧烈的吐血后,子女把她送到了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急诊室,就出现了急诊室子女相互争执这一幕。

大儿子坚持“只要输点血就好了”,显然有悖医学常识。急诊医生在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了耐心的解释。然而在焦急的家属看来,似乎是医生有招不愿使出来,于是跑到医务科表达诉求,强烈要求把老太太“收住入院后,用药、输血治好”,并且“坚决不手术”。

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医务科科长马晓旭在了解情况后,先安抚了几位子女的情绪,随后向他们介绍了医院的多学科讨论制度,并于第二天邀请了普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急诊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商讨患者当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众多专家中,就包括了普外科以胃肠道微创手术而著名的李立波主任医师。

李立波主任医师在床边详细了解了病史,在与放射科专家一起读片后,他提出了两个意见:第一,患者在胃癌手术切除后,将有机会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第二,患者目前身体情况差,手术风险高。除非患者出现再次大出血只能行急诊手术,否则最好能在充分营养改善,及多科充分评估后进行择期手术。

讨论结束后,医务科、李立波主任医师和子女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交谈中,之前反对手术的子女掩盖不住脸上的忧虑,有的甚至眼角泛起了泪花。医生团队耐心解释,高龄病人胃肠外科手术,特别是微创手术,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有过大量成功的案例。譬如今年,一位95岁的患者就在李立波主任医师团队治疗下成功进行了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1周患者康复出院。

最后,子女们经过一番讨论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把余老太的健康托付给浙大邵逸夫医院这样的顶尖医院,一起向病魔发起挑战。

 

术前谈话家属再次犹豫

医护促膝长谈消除顾虑

经过几日的洗胃和肠外营养,余老太的精神好多了,不再是躺在床上病恹恹的样子。但相关的检查提示患者的蛋白水平很低,营养情况依然很差。进行充分的肠内营养是手术后切口及吻合口愈合最重要的因素,治疗组在第二天请经验丰富的消化科医生安排了胃镜下营养管置入。

余老太心脑血管合并症多,而且幽门梗阻,发生反流误吸的可能性很大,按照常规只能进行普通胃镜。然而,由于此前普通胃镜留下过心理阴影,余老太明显害怕不安。经过内镜医生的几次尝试,老太太都无法配合。

“医生,我妈说看到管子就害怕,也吃不消,她一定让我们带她回去。”余老太的女儿把她扶上轮椅,担心又无奈地说。

这时,唯一的希望就是无痛胃镜下放置营养管。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高龄且合并症多的病人,无痛内镜下的诱导和监护不仅需要强大的麻醉科实力,还要有为医者的责任和担当。治疗组向马晓旭汇报了情况,马晓旭在听取汇报后坚定地说:“肠内营养管是必须放的,无痛内镜的风险必须冒。具体我和家属来谈。”

于是,原本打算回病房的余老太被拦下了。马晓旭再次和她交流了内镜下放营养管的必要性,余老太也慢慢改变了想法,愿意再试一试。

马晓旭还是资深的麻醉医师,在他的麻醉操作下,营养管顺利地放好了,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当天晚上,余老太就用上了比肠外营养效果好得多、费用还较低的肠内营养液。


                        

受访者供图

 

在呼吸治疗师、康复科以及护理部的协助下,她每天保证一定量的活动和锻炼,精神和气色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住院10天后,老太太已经能每天在病房走道里溜达三四次了。

手术的时机逐渐成熟,手术的日期也定下了,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监护室、放射科多科室的专家们又组织了第二次多学科讨论。

然而,就在最后的术前谈话时,之前反对手术的家属又犹豫了。医务科金晓栋和担任第一助手的俞图南副主任医师又和患者的所有子女进行了1个小时的促膝长谈,不回避风险,也不放弃希望。最终,子女们一致决定,与浙大邵逸夫医院优秀、负责的团队一起,和病魔搏一搏。

相比其他胃癌病人,余老太的肿块大,组织水肿,容易渗血,即使传统开腹手术都有相当大的难度。李立波主任医师团队不急躁、不冒进,在腔镜下轻柔地分离,娴熟地操作,整个手术的出血不超50ml。微创手术的小切口对降低术后疼痛、切口感染以及肺部的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受访者供图


术后当晚,余老太就在监护室顺利拔管,第二天各项指标均良好,顺利转回了普外科专科病房。如今,她终于顺利出院,子女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太感谢你们了!”“锦旗你们一定要收下!”

这次峰回路转,最终柳暗花明的治疗,传递的正是浙大邵逸夫医院不变的宗旨:给您真诚、希望和爱,恰如这冬日暖暖的阳光。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 张冰清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