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一次采耳,八旬老人剧烈耳痛两年
一次普通的采耳,竟成了刘大爷(化名)噩梦的开始。 两年多前,八旬的刘大爷像往常一样清理耳道,谁想到从此陷入耳痛与耳道流脓的反复折磨之中。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求医之路后,他终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专家的联手下 “拨开迷雾”,重获新生。
一次普通的采耳,竟成了刘大爷(化名)噩梦的开始。 两年多前,八旬的刘大爷像往常一样清理耳道,谁想到从此陷入耳痛与耳道流脓的反复折磨之中。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求医之路后,他终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舟山市普陀人民医院专家的联手下 “拨开迷雾”,重获新生。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深耕人才培育,以“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推动技术平移等措施,着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医疗人才队伍,让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在南疆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早期”和“晚期”之间,往往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当被诊断为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时,很多患者会陷入绝望,宛如被“判了死刑”。但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在改写这一“生死界限”。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早期”和“晚期”之间,往往意味着截然不同的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当被诊断为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时,很多患者会陷入绝望,宛如被“判了死刑”。但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在改写这一“生死界限”。
当外科手术从开膛破肚全面转向毫米级切口的精准操作,当 5G 远程手术让头部医院专家与偏远地区患者「零距离」对接,中国微创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医疗格局。 2025 年 6 月 28 日,在「第七届 CMIA 医学创新大会·2025」期间举办的「2025 医学创新瑯琊汇」典型案例报告会暨荣誉盛典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文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及其领衔的微创外科团队斩获「创新个人」与「创新团队」两项殊荣,其背后是一家年轻医院用 31 年时间书写的进阶传奇——从跟跑到领跑国际,从技术引进到输出「中国方案」。
2005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手术室,中国第一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正在进行。术者是该院普外科学科带头人蔡秀军教授,他带领团队鏖战了8个小时,汗水浸透了手术衣。 最终,手术圆满成功,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但蔡秀军却并不满意,他关注到了隐藏在成功背后的技术“内耗”:手术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肠吻合的缝合环节上,一针一线耗时漫长,稍有偏差就可能带来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的初衷是微创,但耗时翻倍却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这违背了微创初心。”蔡秀军因此陷入了深思。 针对这一痛点,他带领团队历时18年研制系列可降解支架,彻底解决了传统手术痛点,既实现“免缝合”吻合,又迭代实现“免造口”转流,将“两次多期手术”精减为“单次一期”,把漫长的3~6个月治疗周期压缩至约3周。 今年6月,因产出以可降解支架为代表的系列临床成果,蔡秀军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当代发明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