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项目公示:知行合一、医教协同-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外科研究生进阶式培训体系实践与创新

2022-05-11 2586


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外科医学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一环,而研究生教育是外科人才储备的有力保障。目前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临床实践机会不足,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和医学人文素养培养,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其岗位胜任力不足。

我们以培养仁心仁术的外科人才为目标,以“知行合一、医教协同”为主要策略。以胜任力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思政与专业、临床与科研教育紧密结合,建立系统化、多维度、进阶式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外科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1 成果实施路径示意图

fd8f892d7900b3786292330cf41cc90

2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进阶式培训课程体系,其中标红课程为团队产学合作研发的新型智能模拟课程

(1)医教融合,以胜任力为导向梳理打造进阶式培训体系。为每个年级的研究生设立胜任力目标,一年级着重培养三基能力和病人管理能力,利用线上MOOCAI督导系统开展学员自督导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巴林特小组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二年级强调门急诊、手术及团队配合等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开展模块化微创模拟培训及整合临床思维和非技术技能的情景案例式技能培训;三年级突出科研创新、反思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手术视频分享会及学术沙龙等。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产学合作研发的多款学习软件,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碎片化学习,系统性掌握。通过模块化、递进式的培训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融合,医术与仁术整合,培养“仁心仁术”的复合型外科精英。

2)三元合力,团队协助构建良好导学关系。除传统学术导师外,组建临床师资团队、技能专项师资团队和德育导师团队。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师资培训,全面提升其带教能力。

3)智能加成,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与梅奥诊所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与课程共享。产学融合建设数字化智能模拟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实现教管一体数字化管理。

4)双向反馈,建立多维度考评体系。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通过线上自主学习评测、360满意度测评、即时反馈型OSCE、技能竞赛等,全面地评估研究生的真实能力与态度。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形成双向反馈机制。通过问卷星、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和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形成PDCA闭环管理。

3.创新点

1)培训体系创新:医教协同、知行合一,以三阶段的胜任力目标为导向,探索实践从结合、整合到融合的培训过程,即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的整合、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程融合,进阶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2)导学关系创新:学术导师、临床导师、德育导师三元合力,团队协作,全面督导研究生综合能力。

3)评估体系创新:研发即时反馈型OSCE教考系统、无人执考系统等新型教考模式。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双向即时反馈,建立教考评结合的促学新机制。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5年培养研究生200余名,连续5年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为100%。多人在各类手术视频及技能大赛中获奖,包括首届大中华区腔镜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中华外科金手指奖二等奖等。发表高质量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大于700分,10分以上24篇,其中不乏《Advanced material》(IF 30.849) 、《Molecular cancer》(IF 27.4)等顶刊。12人获国家奖学金,6人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荣誉。

成果负责人荣膺“2017年国家十佳住陪基地负责人”,创建了国内首个微创医学学科,出版国家重点医学视听教材10余部,主编外科学书籍 10部。培训基地202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专业重点基地。教学团队近5教改课题18项(国家级2项,省级7项),教学论文十余篇(SCI 3篇)。教学科研成果大多应用于教学课程实践,腔镜课程获RCS认证,多个课程获奖,包括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组织以介绍和推广创新性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主的师资培训几十场,该课程体系目前已推广至省内近十家外科培训中心,获得很好的社会声誉。



附件1: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申请书
附件2:成果报告

附件3:佐证材料目录

附件4:佐证材料(P1) 佐证材料(P2)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