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浙江最多 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周建仓团队治愈60多例“食道瘘”重症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2020年10月15日
你吃鸡、鸭、鱼肉时,万一被骨头或鱼刺卡住,或醉酒后剧烈呕吐,这时,你要提防一种叫“食道瘘”的凶险疾病,它可能找上门,甚至要了你的命。
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重症监护室)获悉,今年以来,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周建仓团队已治疗了十多位“食道瘘”重症患者。
“食道瘘”重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食道都有破洞,有些甚至不止一个,破洞内充满脓液和细菌。
“正是这些脓液和细菌导致患者高热,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周建仓告诉记者。
什么叫“食道瘘”?
食道,是我们进食时咽喉和胃之间的连接通道,约40公分长。
通俗说,“食道瘘”就是食道破了,并继发周围感染。
食道周围有大量重要的器官,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神经等。在医学上,这些区域叫“纵隔”。
食道破了后,病人吃进去的东西会有一部分进入纵隔,并滞留在里面腐烂、发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周建仓介绍,滞留在纵膈里的这些脓液和细菌,会导致病人胸背部剧烈疼痛、高热、胸闷气急等,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周建仓团队让“食道瘘”合并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率降到5%以下
这种凶险的疾病,以往致死率可高达80%。
而在邵逸夫医院,“食道瘘”重症死亡率降到5%以下。怎么做到?
原来,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周建仓团队根据临床经验,改良设计了创新型的“经鼻食道瘘脓腔置管冲洗+空肠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被证明行之有效。3年前,来自绍兴新昌的病人余先生送到邵逸夫医院ICU。送来时,病人已奄奄一息。
经过检查,余先生的“食道”破了3个大洞,里面积满了腐烂后产生的脓液。
原来,余先生患有胃癌和食道癌,手术后用一段结肠代替“食道”。但当地医院术后发现代替的“食道”上有3个破洞,又叫漏口。
漏口感染的脓液反复误吸进入肺部,造成肺部也严重感染。经过周建仓团队创新的这个方法治疗后,余先生很快脱离了危险,不久治愈出院。
近几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已收治了60多例全省各地转入的“食道瘘”合并重症感染的危重患者,成为浙江省治疗“食道瘘”合并严重纵隔感染最多的医院之一。
“绝大部分患者都避免了手术干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周建仓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些原因致人患上“食道瘘”
哪些人会患上“食道瘘”?周建仓告诉记者:“这些病人要么是老酒喝多,剧烈呕吐时,腹内产生高压,进而把食道撑破;要么是吃鸡鸭鱼时,骨头或鱼刺把食道戳破。”
还有一部分病人因为食道或胃部手术后由于缺血等原因导致,少见的也有食道癌或结核等疾病进展烂穿食道。
专家提醒
大家吃东西时需细嚼慢咽,尤其在吃鱼、带骨食物、有核的水果时,避免直接吞下鱼刺、骨头或果核。
避免口含食物说话、嬉笑、打闹。
不要将牙签、筷子含在嘴里,避免口含牙签、筷子等喝水、走路或说话。
任何时候都不要尝试将铁丝、硬币、筷子、打火机等往嘴里塞。
一旦发现吞入异物,病人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