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健康报 疫情之下的追光之路

2020-05-22 4638

立足新基建 创“互联网+医疗”新模式

 

来源:健康报 2020520日星期三7 器械风云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联网医院突破空间限制,充分利用互联互通等优势发挥作用,得到了多方认可。

互联网医院也在一夜之间应“疫”而生。

从被动改造到主动创新

对于互联网医院,一部分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医院的互联网化阶段,认为其不过是线下业务的线上延伸。

因形势所需,部分医院开始突击学习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建设互联网医院,进行被动改造。在这些医院看来, “互联网+医疗服务”就是把实体医院能够有效传递与实时交流的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等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所以,这些医院为患者提供的线上服务,仍以交费、挂号、查询等单向交互为主,还处在需要什么给什么的“走一步看一步”阶段。

当前,以 5G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应用加速向医疗行业渗透。可以预见,未来的医院形态一定会发生变化。对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借助新基建,推动医院信息系统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构医院的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模式,进而提升医疗资源整体效率,变被动改造为主动创新。

区域化与一体化是大方向

应用 5G 技术,医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提供线上服务,为千里之外的患者诊疗;应用AI技术,医生可以结合AI系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正确率,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将大幅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区域医疗协同效率,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患者将享受到更加便利高效的医疗服务。例如,2018年,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安德烈亚斯(Andreas Fou-ras)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四维医学动态扫描仪震惊医学界。该设备通过四维透视技术直接透视器官,可以高效地进行全体检查,并迅速发现病症。

如果说,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那么,未来医院的基础设施则是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人

工智能、物联网、混合现实、传感技术、全息影像等开创性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支撑医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不同的基础设施将表现出不同的医院形态,互联网医院模式沿袭了目前以公立医院为主导,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而未来医院可能会发展成为区域化、去中心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医疗健康服务系统。

内部改造和外部互联协作创新

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初衷是缓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使人人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得益于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和疫情期间的快速推动,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的

创新和变革之势正在形成。作为国内最早探索并实践“互联网+医疗”的医院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近年来从内部改造和外部互联协作两个维度,探索了多种“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打造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移动智慧就医服务系统,实现除问诊、检查、处置 3 个环节在线下完成外,其他所有流程均可以在手机端自主操作,包括移动预约挂号、智能分诊、健康咨询、报告查询、院内导航、账单查询、医保在线支付、服务评价等。二是 级诊疗为核心的移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邵医健康云平台。医院通过整合共享区域医疗资源和第三方物流配送、金融支付、医疗保险等健康产业资源,创立了一个数字化、移动化、常态化的“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健康产业”的新型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资源高度整合打破信息壁垒

互联网医院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医疗行为无法完全脱离线下,且医院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业务环节分割,缺乏连续性。畅想一下: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后,在家里,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人们的健康数据、检验结果和医疗记录被传输到未来医院。医生可以在线及时获取,并远程为患者问诊和治疗。而实体医院将主要作为区域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场所,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人性化的诊疗流程,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患者也将更积极地参与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的决策制定。

而医院需要借力新基建,整合主管部门、医疗服务、医药与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等行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进而助力建设更高效的医疗健康系统,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