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 直击泪目现场 等你们归来 浙江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在今晨出征


直击泪目现场 等你们归来 浙江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在今晨出征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02-14 13:03:28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2月14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朱惠子 傅佳敏 王梓)
今天(14日)上午,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医院为主组建,整合部分市县抽调的医务人员组成的浙江省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出征。这支“最强阵容”由453名医疗业务骨干组成,其中医生115名,护士320名,领队及保障人员18名,他们将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的2个重症病区和1个重症监护室(ICU)。今晨在三家医院的大楼前,早已汇成了爱与勇气的海洋。
爱人和老师都来送行 护士长隔着车窗无声告别
羊炜霞是浙大一院此次医疗队里的护士长,出征之前她手书一封,表态会圆满完成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把护理队的姑娘小伙一个不落的带回来。
出征现场,爱人陈新在出发前用力的拥抱了她,眼眶瞬间红了。从医院门口到大巴车门前不长的十几路,陈新的目光和手从未离开过羊炜霞。
当羊炜霞上车后陈新在一直抬头隔着车窗寻找着她的身影。
看见了,看见了,羊炜霞回头了,两人隔着车窗,互相竖起了加油打气和让对方放心的大拇指。
陈新告诉本端记者,自己昨晚几乎一夜未眠,清早5点就醒来了。“主要是舍不得,然后是担心,医院这次都是精兵悍将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我就是担心她,她太拼了,我希望她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做好防护,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回来,家里有我。”
赶来送别的除了爱人陈新还有羊炜霞的原护士长徐林珍,与现场送别的很多人一样,看着他们走上大巴车,就红了眼眶。
“我带了她至少有十年,从1997年到2007年,刚进医院的时候她就是个特别果断的女孩,我很喜欢她。这么多年,我们是师徒更是战友是朋友,我们一起打过很多“仗”。非典那年,我们半小时就决定出发,我们去了不同的地方,没来得及道别。今天我一定要来送她,我要看着她上车,这次不比以前,她是护士长,要和不少其他科室的人打交道,工作压力肯定更大。我知道她一定能做好,欣慰也心疼,当年这样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成为别人依靠的骨干了。”
送丈夫出征王茵在衣服上袖了“护身符”
在浙大二院,逆流而上的“白衣战士”们整装待发,人心在集结,战队在集结,物资在集结。他们将带着满满的信心和决心,踏上征途。
王茵是浙二医务部的工作人员,这次出征对她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她的丈夫罗汝斌就在出征的队伍当中。“早早醒来了,今天这个日子必定终生难忘,在老公的衣服上绣上了儿子的名字贴,还有平安符,希望一切平安,我们全家翘首以盼。”王茵说。
朋友们特意送来应急物资“尿不湿”
冯佳是浙大二院心内科医师,临行前,认识十几年的两位朋友特意赶来送行,她从朋友们手中接过了两大袋东西,打开全是生活用品,但翻到两大包尿不湿时,她不禁破涕为笑。“前方的同事说尿不湿挺重要的,我还想自己去买一点,没想到朋友们都给我准备好了,身为心内科医生,我理当站出来,义不容辞!女儿跟我说,妈妈你是我的英雄。”冯佳说。
义无反顾!这位重症医学科主任今天领衔出征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逆行是践行初心的使命。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派出了疫情发生以来的“最强队伍”,在亲人、同事的叮咛与鼓舞下,他们整理戎装,剑指战疫最前线。
“我们医疗队里不仅有我们的副院长,还有我们重症医学科的两位科主任和诸多优秀的骨干医生,护士长,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当地急危重症、重症患者救治率。”斑白的鬓发,坚毅的眼神,他就是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潘孔寒。因为家离得比较远,他一大早就和妻子赶到了院区。
“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重症医学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对现在的状况很清楚,前方肯定需要医疗力量,我们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潘孔寒显得很平静。记者了解到,潘孔寒所在的重症医学科除了有六名医生参加本次的医疗队之外,还有多名护士也一同前往。“都是医务工作者,我太太也非常理解,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平安归来!面对踏上征程的战友她泣不成声
“我只想说,平安归来!”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的吕医生早已泣不成声。今天,她的一位同事也将赶赴一线,面对记者的采访,她一直呢喃着:“平安归来,平安归来......”战友即将踏上征程,她频频向着远去的汽车挥手,泪水却又沾湿了衣襟。
邵逸夫医院出征现场
出征之前,三家医院都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点名。四百多位医护人员的姓名逐一念出,这是浙江派往武汉“最强大”的医疗队伍!让泪水留在此刻,胜利的笑容终会穿过雨雾抵达阳光。归来之日我们再点一遍名,一个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