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在线 一边玩手机,一边做手术,杭州大姐的这台手术做的有点“享受”


一边玩手机,一边做手术,杭州大姐的这台手术做的有点“享受”
你见过做手术还在玩手机的吗?
昨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肢静脉疾病微创技术培训基地挂牌仪式暨第四届Closure Fast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学习班”上,69岁的朱大姐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真实的体验。
十多年前患上下肢静脉曲张
自此告别了短裤、短裙
朱大姐,杭州人,身高166厘米,体重138斤,患下肢静脉曲张十多年。退休前,她是一名车间的技术工人。
“虽然,我们做的是流水线工作,技术难度不是很大,但很考验体力,因为,我们除了中午休息的时候可以坐一会儿,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站着的。”朱大姐说,也正是那段工作经历,让她患上了下肢静脉曲张。
“一开始,情况还好,就右边小腿那里有,青筋一根根凸起,看上去像蚯蚓一样。那时候,医院也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加上酸胀感我也能忍受,就没上心。”朱大姐说,和大部分女人一样,她也是个爱漂亮的人,自从发现下肢静脉曲张后,她就再没穿过短裙、短裤了。
这两年,朱大姐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症状严重了,她说,尤其是晚上,她就感觉自己这条腿怎么放都不是,都难受。
为此,她咨询了很多人,大家都建议她及时手术,否则,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引起浅静脉血栓、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等到那时候,不仅治疗起来困难,严重的还有截肢、致命的风险。
术前害怕的吃了一颗安定
为此医生破例让她带手机进手术室
3月30日傍晚,朱大姐接受了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手术由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朱越锋副主任医师主刀,手术用时很短,只花了30分钟,手术顺利得出乎了朱大姐的意料,以至于刚走出手术室,她就兴奋地拉着朱越锋医师合了张影。
“轻轻松松做手术。”这是朱大姐对此次手术最大的感受。
“真的是轻轻松松,哪有这样的手术的,完完完全全颠覆了我对手术的认识。真的!我一点都没有夸张。”朱大姐说,她是一个对手术天生充满恐惧的人,听到手术就害怕,就在手术前的那天晚上,她还吃了颗安定。
作为朱大姐的主刀医生,朱越锋医师明显感觉到了她的恐惧,为了缓解她紧张的情绪,朱医师破了个例——允许她带手机进手术室。
朱医师说:“理论上,患者是不能带手机进手术室的,但她(朱大姐)太紧张了,必须找个东西让她放松下来,不然会影响手术的进程,恰好她又是那天最后一台手术,我就允许了。当然,她的手机是经过处理后,才拿进去的。”
(朱越锋医师(右)及其助手正在给朱大姐做手术院方供图)
“他们在给我手术的时候,我就管自己朋友圈,有时候还给他们拍拍照,很轻松,一点都不紧张。”朱大姐说。
朱大姐的手术,学名叫“ClosureFast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
“射频导管相当于高频的电磁波,通过物理作用,把曲张的静脉消融闭合,让它不再发挥作用。”朱医师说,手术是在穿刺下完成的,只需要局部麻醉,且剂量很小。术中,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这也是为什么朱大姐可以一边玩手术,一边接受手术的原因。
手术结束后,朱医师让朱大姐自己下地走走,和大部分患者一样,她内心是拒绝的。
“当时,我心里想刚做完手术就下地,肯定很痛的,但朱医师坚持要我走走,我只好慢慢来,我先是用脚尖蹭了一下地,发现没感觉,就迈出去了。”朱大姐笑着说,那天,她是自己走出手术室的。
当天晚上,朱大姐就出院回家了,此次手术,算上缴费、检查,她待在医院的时间不到24小时。
“这两天,我正在网上挑裙子、短裤,今年夏天我要穿起来了。”朱大姐说。
“三无”手术,深受患者青睐
已经预约到8月份了
“我是在2015年去澳大利亚交流的时候了解到这种术式(‘ClosureFast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的,当时,我就震撼到了,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那时,在国内能让下肢静脉曲张两天内出院就已经是极致了。”朱越锋医师说。
在我国,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1.5人患下肢静脉曲张,部分患者因害怕手术,一直拖延不治,最后不得不面临截肢,更严重的则诱发了肺栓塞,那可是致命的。为此,他决心要把这种术式引到国内。
目前,朱医师已经做了400多台ClosureFast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既有98岁的高龄老人,也有放过心脏支架、长期吃抗凝药的患者……
很多人问该术式有什么特点,朱医师总是打趣说,这是一个“三无”手术——没有疼痛(no pain)、没有出血(no bleeding)、没有刀疤(no scar)。
让他欣慰的是,这个“三无”手术深受患者青睐,已经预约到了8月份。
据了解,下肢静脉曲张是邵逸夫医院日间手术的重要病种之一。
院长蔡秀军教授说:“日间手术的开展,赢来的是‘三赢’的局面,不仅患者获益,让‘最多住一天’成了可能;对医院而言,有助于提高床位的周转率;对政府而言,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最优化,让患者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