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六旬老人来杭探亲突发脑卒中


六旬老人来杭探亲突发脑卒中
是不是脑卒中用“FAST”法则简单判断
来源:青年时报2015年6月23日星期二 A11版 健康新闻
时报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文 吴涛 漫画
时报讯 上周,67岁的赵大伯和老伴从嵊州老家坐大巴到杭州探亲,可刚下车他就感觉走路都走不稳了,意识也不清楚,家人紧急将他送往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救治。急诊专家进行会诊后,诊断赵大伯患了脑卒中,也就是中风,并迅速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手术顺利完成后,赵大伯的症状明显好转。医生提醒,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用“FAST”法则来做简单判断是否患了脑卒中。
六旬老人杭州探亲刚下车就脑卒中
赵大伯和老伴原本高高兴兴地从嵊州老家坐大巴到杭州探亲。刚从杭州九堡客运中心站下车,赵大伯感觉胸闷、头晕,左手举不起来,左脚抬起来也很费力。
“路都走偏了,一直往左边斜,我就去扶着他,怕他会摔倒。”老伴说,一开始以为赵大伯只是长时间坐车,一下子没适应过来,休息一会儿可能就没事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老两口想的那么简单。眼看着,赵大伯走路越来越不稳,意识愈发不清楚,老伴赶紧拨打了120,将赵大伯送到了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
“送到急诊室时,病人已经意识模糊,双眼右侧凝视,并且左侧手脚无力,已经不能下地走路。”医生初步评估后,考虑赵大伯患的是脑卒中。万幸的是,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的急诊中心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开了条绿色通道,到达急诊后,经专科医生的评估后,患者优先做了CT检查、生化检验,以最快速度从药房获取溶栓药物等,确保以最快速度接受溶栓治疗。
从赵大伯的头颅CT来看,脑出血被基本排除,考虑为“急性右侧脑梗塞”。由于赵大伯有溶栓指征,并且没有溶栓禁忌,因此静脉溶栓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医护人员在征求家属同意之后,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治疗仅15分钟,赵大伯的情况就开始好转,第四天时症状改善非常明显。
遇到脑卒中记住“FAST”法则
上周五,记者在脑科中心病房见到了赵大伯。经过脑科中心全方位的综合诊治,他的意识已经恢复清楚了,抬手轻松了,有力气拿东西了,迈腿也有力了。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副院长、急诊科主任周道扬说:“幸好汽车站离医院近,送到和抢救都很及时,如果送去距离远的医院或者急诊入院有耽搁,都会对患者的救治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那么,要怎么判断是不是中风了呢?周道扬说,可以用“FAST”来做简单的判断。
F即face(脸),看病人的脸部,中风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A即arm(肢体),看病人是否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可以通过让病人举起双手来判断;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T即time(时间),确定病人的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病人具体情况。周道扬说:“当怀疑病人发生中风,应该看成和心肌梗死一样危急。先将病人卧于安全的环境,头偏向一侧,立即联系120将患者送往有溶栓能力的医院,并告知病人的主要症状和起病时间。要注意,病人需要暂时禁食、禁饮水。”
●链接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
急诊中心正式启用
周道扬副院长介绍,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从2013年8月开院以来,至今快两年了。下沙院区目前已开放30个临床科室,床位约800张,门急诊量达到40万人次/年,日门急诊量近2000人次。
“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中心是今年3月1日正式启用的,我们采取急诊全科医生首诊诊疗、整体学科群共同支撑的全新一站式诊疗服务模式。”周道扬副院长说,在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中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职急诊医护人员有50多名,当病人送入急诊时,由他们按照疾病严重指数分级,分诊到专科医生或者直接抢救。这样就让救治流程更加快速、准确,赢得抢救时间。
记者了解到,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中心包括急诊预检台、内外科诊间、处置室、留观室、抢救室、复苏室、急诊手术室等,医疗区入口设立无障碍通道,以方便各类患者就诊。
不过,为确保患者安全,目前下沙院区暂不接收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烧伤科、传染科的急诊患者。但如果遇到这样的急诊患者,而且送到医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医院会先进行急救处理,在评估患者适合转院再联系120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