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

【基本信息】

学科带头人:洪玉才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地理位置:

庆春院区:一号楼1楼 急诊中心;一号楼2楼急诊监护室(EICU)、急诊病房

钱塘院区:六号楼1楼 急诊中心

双菱院区:上城区双菱路102号双菱院区4~5楼急诊病房

电话:庆春院区 0571-86006199;钱塘院区 0571-87887120;双菱院区:0571-86002454

 

【科室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一家有着中美混血背景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一直以美式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著称。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在美国模式的基础上,整合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中国元素,使急诊科发挥出了更强大的服务功能。

目前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有庆春院区和钱塘院区两个急诊中心,并同时在双菱院区设有急诊病房。床位设置包括庆春院区抢救室31张,留观室12张,急诊病房12张,急诊监护室11张;下沙院区抢救室9张,留观室7张,急诊病房8张,急诊监护室9张,急诊专科医护人员共约240余人,年急诊病人总数逾25万人次。

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每年招收急诊规培医生10人左右、进修医生10人左右。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教学,承担浙江省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为浙江省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有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及国家高级胸痛中心两大国家级救治中心。国内首创BE-FAST-V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筛查中的应用,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漏检率,缩短患者入门到静脉溶栓的时间。

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急诊诊疗区域及流程,包括急诊诊间、抢救室、留观区、急诊病房、急诊ICU,在医疗技术、急诊教育、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等方面均居省内领先地位。同时,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每年需要承担各种大型医疗保障任务、新冠疫苗接种保障任务,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G20期间,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更是承担了主要医疗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

邵逸夫医院急诊团队成员将患者至上质量与安全等理念根植于心,秉承着求实严谨、科学规范、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持续改进创伤、卒中、胸痛、老年危重症等患者的救治质量,力求打造以急危重症患者强化联合康复始于急诊室为基本理念的急诊医疗团队。邵逸夫医院采用美国ESI 预检系统对病人进行快速分诊,以确保医疗服务及时而有效。邵医急诊科实行Attending(主诊医师) 负责制,即由急诊Attending 率领若干名急诊FellowResident 组成一个医疗小组。Attending全权负责实施急诊患者急诊、住院、手术安排、会诊、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医活动,主诊医师对本组急诊医疗质量承担主要管理责任,具有决策权。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所有急诊医师均接受床边重症超声技术培训与上岗考核,对快速多变急的重症患者实施快速、动态、无创的脏器评估,引导有效的诊疗。实行重症患者的问题导向的目标化管理,例如:checklistDaily goals。对预期病程长于一个月的急诊重症患者,邵医急诊科对患者实施以PENLIGHT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即经皮气切联合经皮胃造瘘术,为患者建立气道和营养两条生命线,为危重疾病的转归奠定基石,也为该类患者分流至社区医院、康复机构、回归家庭提供可能性。目前科室正在建设邵医医联体,以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为中心,覆盖杭州市上城区及其周边的所有社区医院,通过社区覆盖至家庭,往后延伸至慢重症管理的康复医院,建立医联体内医疗档案共享,分级诊疗。

在临床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邵逸夫医院急诊科发挥各成员特长,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科室主办两本专业学术期刊《Journal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和《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并于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急诊医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同时,邵医急诊作为中国急危重症模拟教学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依托亚洲急危重症协会(ASECCM),已成熟开展基于真实临床案例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将急诊常见紧急临床问题真实还原,实事求是,不摆花拳绣腿。

 

【学术地位】

建立了国内急诊领域首家临床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已经拥有100余万个急诊病例。

牵头成立了中国急诊临床大数据联盟。

基于大数据的临床研究已经发表近30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8分的有3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2021年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

2020年中国医科院科研量值专科排名急诊专业全国第五

参编《中国急诊专业规范化培训教材》(人卫出版社)

参编《全科医学》(人卫出版社)

参编《中国创伤救治教程CTCT-B

 

【学科带头人】

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后相继在浙江大学获得外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2017年分别赴美国上州医科大学、罗玛琳达大学进修学习。长期从事各种危重病的生命支持及严重创伤的综合救治工作。2004年开始开展急重症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2006年开创PENLIGHT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吸入性肺炎,2015年开始探索基于每日核查表及目标导向的急危重病规范化诊疗,2017年发起成立亚洲急危重症协会(Asia Society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同年创办《Journal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杂志,并创建急危重症模拟教学课程《SEED》,逐步在省内外推广。

 

学术任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

浙江大学急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难救援分会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中毒分会副主任委员

Journal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诊疗范围】

14周岁以上,各内外科急危重症需急诊处置者,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外伤、脑外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急性胸腹痛;高热,及呼吸、血压、心率(律)及神志明显异常者;突然出血、吐血、有内出血征象、流产、严重脱水及休克者;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道中有异物者;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颜面青紫、呼吸困难者;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急性尿闭;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者;烈性传染病可疑者;急性过敏性疾病;其他经医师认为合乎急诊抢救条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