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学科带头人:范顺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求是特聘医师)
地理位置:门诊:庆春院区6号楼2楼A区;住院:3号楼19楼、20楼
钱塘院区门诊2楼3诊区 ;住院:住院中心6-18E、6-18W
电话:(0571)86006667 微信公众号号名称:邵逸夫医院骨科
[科室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是国家卫健委骨科学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之一,浙江省骨外科学支撑学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临床医生56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7名;目前科室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人,特聘研究员2人,特聘副研究员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7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创新人才2人,省医坛新秀3人。担任国际学术组织委员2人,国家级学术组织副主任委员2人,省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各1人。科室以脊柱微创、运动医学和修复重建在省内外闻名,每年接收进修医生百余名,多项技术在国内外领先。大中华地区OLIF培训中心,主导制定了国内第一个腰椎手术指南,浙江省骨骼肌肉退变与再生修复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团队研究的纳米“小苏打”脂质体用于预防性治疗骨质疏松,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ACS》上,并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权威媒体报道,点击量超过100万,同时受到F1000 Prime推荐。
科室依托医院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科内所有医生均被先后派往美、英、法、德、日等国进修学习。科室拥有全套进口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包括腰椎后路、斜路融合微创操作系统、椎间盘孔镜、胸腰椎前路微创手术操作系统、肩关节和膝关节镜微创手术系统、全碳纤维手术床、微创经皮穿刺椎间盘突出治疗仪、术中神经脊髓监护仪等等。
科室设有名医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下腰痛联合门诊、普通门诊、周末门诊。
[学术地位]
国家卫健委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前任、候任主任委员单位
浙江省运动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浙江骨骼肌肉退变与再生修复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
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
中国糖尿病足联盟中心建设单位
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发起者和主委单位
[学科带头人]
范顺武主任简介: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浙江省主任委员。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委员,中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中国腰椎微创领军人物,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教会腰椎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编委,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支撑学科带头人。范顺武教授制定了国内首个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指南,国际上率先提出多裂肌保护理念,以骨骼肌肉退行性病变、骨代谢微环境、生物矿化、生物材料再生修复为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相关领域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8篇,包括《JACS》、《Nature
communications》、《Ann Rheum Dis》、《Biomaterials》、《Molecular Cancer》、《J Bone Joint Surg Am》、《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cta Biomater》、《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BBA-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等期刊,近五年累计影响因子320余分,其中IF>10.0论文9篇,,IF>5.0论文28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1项。骨膜相关脱细胞支架制备技术已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授权2项)。


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

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浙江省优秀医师奖

中国医师奖
[诊疗范围]
颈椎病、下腰痛、腰腿痛、关节疾病、运动损伤、四肢和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皮肤软组织缺损、畸形等的治疗。
科室主任:范顺武教授
科室副主任:施培华 、方向前、赵凤东、黄悦
主任助理:李宏烨
专家:范顺武 施培华 方向前 赵凤东 万双林 张剑 虞和君 黄悦 张建锋 杨明丁献军 李宏烨 俞杭平 陈剑 赵兴颜少峰 邱小明
蔡宏歆 马建军 王强 胡志军 周志杰 胡子昂 陈意磊 宁磊 陈佳 沈立锋 徐文斌 刘军辉 刘超 马彦
1.全国OLIF(斜入路腰椎融合术)培训中心:每年开展OLIF培训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上广深、台湾、香港的专家。常年有OLIF短期、长期进修专家。
2.下腰痛微创治疗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移等疾病的肌间隙微创治疗,大大缩短了手术切口、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康复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极大提高了手术疗效。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在国际最顶级的骨科专业期刊《Spine》和《European Spine Journal》以及国内最权威的《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发表。
3.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对传统的手术技术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改良,优化了手术过程,使手术时间从传统的4~5小时缩短到1.5~2小时,术中出血从2000ml缩短到500~700ml,手术切口从30cm缩短到10~15cm,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改善,该手术技术作为《骨科教程》在国内权威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4.腰椎滑移的治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先撑开后复位”的理论,极大改善了复位效果,避免了多余的手术操作,使整个手术过程更加流畅,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内固定稳定性的影响,改善了手术效果。该手术技术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5.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省:既往对于膝关节软骨的破裂缺省缺乏有效地治疗方法,我科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合作,在国内率先应用软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省骨科会议推广。
6.关节镜技术:省内率先开展了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疾病、膝关节交叉韧带修补、半月板成形等,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度高等优点。
7.人工关节置换:在美国专家指导下,几乎与国际上同步开展了髋部前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和康复快等优点,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8.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转移性肿瘤的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技术:通过微创方法将骨水泥注入椎体,从力学上增强其结构强度、增加椎体稳定性、缓解患者脊柱疼痛。该手术技术国内领先,相关论文发表在《Spine Journal》等杂志上
9.椎间盘造影:对可疑的椎间隙注入造影剂, 通过对造影图像、造影剂的注入量、诱发痛3个方面的观察, 以确定该间隙是否是疼痛的原因并进行外科处理。可明确诊断,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大手术、降低费用。
10.软组织修复重建:目前是中国糖尿病足联盟中心建设单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发起者和主委单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诊治邵医经验”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联盟主席的高度评价
科室以“微创”为主导,以建设国内技术先进、专业最齐全的微创骨外科为发展目标,将微创技术和微创理念全面应用于骨外科各个领域。目前科室的微创技术总体水平国内领先,是国内重要的微创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在国际微创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
0. 全国OLIF(斜入路腰椎融合术)培训中心:每年开展OLIF培训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上广深、台湾、香港的专家。常年有OLIF短期、长期进修专家。
1.下腰痛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大大缩短了手术切口、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康复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极大提高了手术疗效。其应用研究已在国际最顶级的骨科专业期刊《Spine》和《European Spine Journal》以及国内最权威的《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发表。
2.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对传统的手术技术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改良,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改善,该技术作为《骨科教程》在国内最权威骨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3.腰椎滑移的治疗: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先撑开后复位”的理论,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改善了手术效果。该手术技术在《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4.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省: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中心合作,在国内率先应用软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省骨科会议推广。
5.关节镜技术:省内率先开展,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度高等优点。
6.人工关节置换:在美国专家指导下,几乎与国际上同步开展了髋部前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和康复快等优点,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省内较早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技术省内领先
7.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转移性肿瘤的经皮微创椎体成形技术:该手术技术国内领先,相关论文发表在《Spine Journal》等杂志上
8.椎间盘造影:可明确诊断疑难腰腿痛原因,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大手术、降低费用。
9、软组织修复重建:目前是中国糖尿病足联盟中心建设单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发起者和主委单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诊治邵医经验”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联盟主席的高度评价
研究方向一:骨骼肌肉系统退变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力学研究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1、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
团队研究的纳米“小苏打”脂质体用于预防性治疗骨质疏松,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ACS上,并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权威媒体报道,点击量超过100万,同时受到F1000 Prime推荐。2、骨肉瘤的发生与转移机制研究
3、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4、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5、脊柱生物力学研究
研究方向二:骨骼肌肉系统再生修复和应用转化研究
1、脱细胞ECM材料的再生修复研究
2、纳米囊泡的再生修复研究
3、可注射水凝胶的椎间盘退变修复研究
4、高分子材料的纳米药物和基因输送
科室建设有浙江省骨骼肌肉退变与再生修复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一所,为卫生部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浙江省骨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国内唯一一个OLIF培训基地。近三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省部级课题17项,其中省杰青1项。发表 SCI 文章86篇,其中国际高影响论文13篇,包括国际专业顶级杂志Ann Rheum Dis.,J Am Chem Soc,Cell Death Differ.等。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申请/授权PCT国际专利5项。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10名,特聘正/副研究员5名,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3人。近3年担任国家级学会委员2人次,省级专业分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次,副主任委员2人次,委员6人次,省级学会青年委员或秘书2人次。
代表性成果:
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指南,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统一及规范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OLIF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减少或避免不恰当、不规范的诊疗行为,从而提高OLIF手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OLIF手术从肌肉生理间隙进入,具有直达病变椎间盘,无需打开椎管,不损伤后方肌肉、韧带和骨性结构的优点,并能增加融合器的支撑强度,OLIF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预后。
首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聚芳醚酮材料的量产关键技术及其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改性技术研发”一项,项目联合复旦大学、浙江科惠医疗等6家国内顶尖高科院校和高科技公司作为项目负责单位和参与单位,总经费3798万。该项目产品的研发,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医用PEEK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推动我国PEEK材料相关医疗器械的产业升级,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幅度提高高端植入器械的国产化率,减少政府和患者的支出。
科研方向三: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巨大肩袖损伤的机理探讨和治疗应用;小分子化合物在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探究;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等。
1. 国内较早开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2.国内较早开展肩关节镜下手术。3. 省内较早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为膝骨关节炎患者提供更微创的选择。4. 省内较早开展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使得髋关节置换更微创,术后恢复更理想。
科研方向四:糖尿病性足溃疡和骨髓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慢性难治性创面的生物治疗研究和应用,手部功能的重建和修复,断肢/断指再植。
1. 国际上首次提出“膜诱导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和骨髓炎;
2.研发了“全关节镜All-inside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和跟腱断裂等疾患;3. 国际上首先应用游离股前外肌皮瓣联合去表皮真皮治疗巨大支气管胸膜瘘;4. 省内率先应用“骨显微重建保肢”手术理念一期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每年治疗全国各地糖尿病足患者3000余人次,进行糖尿病足保肢手术600余台,每年吸引省内外进修医生30余人次。目前是中国糖尿病足联盟中心建设单位,浙江省糖尿病足联盟发起者和主委单位。在新冠疫情初期提出的“疫情下糖尿病足诊治邵医经验”得到世界糖尿病足联盟主席的高度评价。
科研方向五:组织瓣结合生物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复杂软组织缺损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实验研究。
学术地位:1.国际率先采用股外侧肌瓣移植联合去表皮真皮片修补巨大支气管胸膜瘘治疗复杂脓胸。2.组织瓣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一期治疗慢性骨髓炎技术,处于国内领先。

范顺武: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支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郑铭豪: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澳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Orthocell公司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佩利珍细胞移植中心执行总裁。

唐睿康:科室双聘教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求是特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迪:科室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感染与免疫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有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人才。

吴希美:科室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生物医学会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Epworth医院外科主任 Richard N de Steigerr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骨科主任 Gary Botimer, MD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骨科教授 Montri Daniel Wongworawat,
MD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力学教授 Michael A. Adams, M.D.PhD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学教授 Patricia Dolan,
PhD
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中心骨科脊柱外科主任 Wayne K. Cheng, MD
学科每年接受国内外访问交流学者,其中有梅奥诊所骨科肘关节外科领域的顶级专家 Dr. Shaw O’Driscoll,英国Bristol大学临床解剖中心生物力学教授Michael Anthony
Adams,PhD及高级副教授Patricia Dolan,PhD。科室成员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和手术演示。并与国外先进医疗中心如美国罗马琳达医学中心、妙佑医疗联盟、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骨科研究所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

施培华主任医师前往Mayo Clinic参观学习

2016年SpineWeek在东南亚名城新加坡举行,赵凤东教授研究报告

2019.年日本京都举行,黄保医生口头汇报Special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