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你想要找的

NEWS
新闻资讯

除了用于矫正近视之外“全飞秒”被应用到了角膜移植

2013-10-31 3852


除了用于矫正近视之外“全飞秒”被应用到了角膜移植

 

来源:每日商报 20131031日星期四 27版 健康

  商报讯 (记者 李如艳 通讯员 王家铃)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眼科中心,全飞秒激光屈光矫视中心,许玲(化名)刚下手术台,“哇!”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晰而又明亮,许玲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个时候,离许玲的全飞秒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结束不过才20秒钟。

2毫米切口实现眼部微创

  600度的近视已经困扰许玲十多年,从上中学开始,到成为一名护士,一副框架眼镜,让爱美的她总是耿耿于怀。许玲也去配过隐形眼镜,但一戴上就流眼泪,很不习惯,只能放弃。

  早几年就有朋友推荐她做近视激光手术,但做事谨慎的许玲没有立刻动心,而是持续关注新闻。得知邵逸夫医院眼科今年7月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全飞秒激光矫视系统,这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宇航员和飞行员近视矫正的专用技术,徐玲终于鼓起勇气走进了手术室。

  术后第二天视力复查,许玲左右眼视力均为1.2。第二天许玲就可以正常上班了。

  说起激光技术在近视矫正领域的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已有几千万的近视患者,通过激光技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最早开展的是准分子激光技术,它需要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瓣,掀开整个角膜瓣,然后通过准分子激光的消融方法,降低角膜曲率来治疗近视。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半飞秒激光技术,尽管不再使用机械刀,但是还是需要借助飞秒激光制作一个很大的角膜瓣,术后有瓣的缺点仍未被克服。

现在全飞秒改变了这一切

  “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不再需要任何机械刀的配合,也不再需要掀开角膜瓣,这可以说是真正的眼部微创手术。”给许玲手术主刀的眼科主任姚教授介绍,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的层间,分别进行两次不同深度的激光扫描,完成一个矫正近视的完整透镜切割。之后,手术医师用非常精细的特殊器械,在角膜瓣的边缘仅仅做一个2-3毫米弧度的侧切分离。顺着此微切口,分离并取出已切割成型的一个角膜组织的透镜,整个手术就彻底完成。

  “除了角膜上方的弧形微切口之外,其他部位的角膜边缘都没有创口。”姚教授说,因为全飞秒不涉及角膜瓣制作、掀瓣、扣回原瓣、术后创面愈合等繁琐步骤和角膜组织的负担,所以避免了角膜瓣制作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和潜在的危险。

  这是近视激光手术从有刀到无刀,从有瓣到无瓣的革命性飞跃。

角膜移植也能采用飞秒激光

  正因为飞秒的精确切削技术,不但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精准性,也让曾经因为角膜太薄而不符合准分子激光手术条件的病人也能接受手术。

  “只要年龄在18-50周岁,近视度数低于1000度,屈光状态稳定,无其他眼科疾病,无全身严重疾病的人都可以做全飞秒。”姚教授说。

  “全飞秒激光除了用于矫正近视之外,其更大的潜力还在于能应用于角膜病的治疗上,比如用激光做角膜移植。”姚教授表示。

  作为国际知名的角膜病专家,姚教授是姚氏法角膜移植的发明者。他介绍,过去要进行角膜移植,必须借助于金属的环钻把病变的角膜钻下来,并用环钻取供体的角膜,再用缝线将两个角膜缝起来。因为是人工操作机械刀,总会存在某些程度的不完美和不稳定。姚教授透露,他已经采用飞秒激光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角膜移植技术,并跟他发明的姚氏法角膜移植结合,用飞秒激光这把计算机控制的“刀”来替代目前的机械刀,使角膜移植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