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医讲堂第八讲:《对脑科学前景的思考》

2015-05-15 3932


513日,中国科学院杨雄里院士为我院员工主讲了一场精彩异常的有关脑科学的讲座——《对脑科学前景的思考》。

原以为这会是一个只有脑科学专业相关医务人员才听得懂的专业讲座,听了杨院士的讲座后,大家不禁对自己的大脑、脑科学的发展乃至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憧憬。

“指出人之所以有感觉、有思维、有意识,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脑科学,是研究脑的工作原理和机制的科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非常重要的分支。”杨院士从脑科学的定义讲起,介绍了脑的神经网络,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可塑性、神经元形态和活动、在分子水平对大脑工作原理的研究以及无创伤脑成像技术对大群神经元总体活动状态的研究。由于神经系统是极其复杂、极其庞大,且不断变化的系统,所以探索脑的奥秘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最后的疆域。

杨院士进而谈了自己对脑科学的展望。首先可以更深刻认识脑工作原理。正如一首美妙的乐曲,不是通过旋律而不是通过单个音符传递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元的活动模式也是这样,单个细胞就是一个音符,细胞的一同运作,就是一曲交响曲。杨院士希望能深入阐述脑中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果的治疗对策。

期待脑科学、神经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进行更加紧密的交叉和互动。

科幻片中大肆渲染的读心术、盗梦术等,在院士看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基本上只是科学上的幻想,原因是人们对脑复杂活动的特殊性还缺乏有力和有效的研究,究其本质原因是脑活动存在非常明显的可变性,比如做梦,假如一个人今天梦见的是游西湖,但是明天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继续做一个一摸一样的游西湖的梦是几乎不可能的,又比如“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句话至今一直适用。由于这个原因,脑科学的整体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大脑活动的物质运动,升华成精神活动后,需要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需要运用不同的原理,所以要对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复杂性,有情形的认识。这是对科学家思维有重大的挑战,因此,探索脑的奥秘多路程是复杂的。探索脑的奥秘是绝对真理。最后,杨院士引用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指出在探索脑的奥秘期间,科学家们必将继续上下而求索。

 

讲座结束后,会场上对杨院士的提问此起披伏。“康复工程中的脑机对接,如果要有重大的突破,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过去精神分裂症也会开展手术。对于内科的外科化,您怎么看?”“失写症,有没有可能通过手机打字和电脑软件听写输出治疗?”“在背二外单词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用英语来解释二外单词的意思,这个是怎么回事?”“人据说现在人的大脑运用了不到10%,有没有可能开发人的大脑,使人类整体飞跃?”等等问题,杨院士均进行了详细解答。   

蔡秀军院长指出,希望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和康复医学科整合而成的我院脑科中心能对脑科学的基础研究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蔡院长向杨院士提出两个问题:一、若干年后,电脑肯定比人脑聪明吗?二、做了心脏移植或肝脏移植,或经过大量输血的病人,人的性格和情绪可能很大的变化吗? 杨院士从1998年的深蓝电脑和人类的国际象棋比赛说起,指出电脑在计算、信息量方面早已超过了人脑,但关键是怎么定义聪明和不聪明。杨院士引用丹麦心理学家皮亚杰对智力的定义:智力就是当你不知道怎么做时所动用的东西。所以杨院士的观点是:电脑可以逐渐逼近人脑,但永远不可能达到人脑的综合水平。原因之一,电脑是人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创造的;原因之二,人类的智力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杨院士也希望人们认识到,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很快会有智能机器人融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人一定要适应。关于第二个问题,杨院士认为是可能存在的,但他从科学的严谨性指出如要真正得出结论,应做要很多的研究工作和对照试验,排除其他的可能性。杨院士指出,科学上说这个事情是可能的,要比说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要容易的多。

本次讲座信息量大,思维交流活跃,蔡秀军院长希望通过此次邵医讲堂,对我院脑科中心的发展有很好的启迪,并衷心希望我院员工积极参与到脑科学研究中,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到中国的脑计划中。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