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群众就医有“医”靠浙大邵逸夫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江山

2022-12-01 2568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21129

“省里的专家能到家门口来为我看病,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老俞(化名)是浙江衢州江山市峡口镇人,经常性消化道出血,曾到市里求医,被告知是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肝衰竭且考虑肿瘤。因为活检有出血风险,老俞选择了回家保守治疗,却始终无法摆脱病痛。

现在,经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驻江山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肝病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张俊丽,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陈琳琳,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何慧琴以及江山市人民医院峡口分院的主管医生会诊,老俞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坚定了积极治疗的信心。

峡口分院有许多像老俞这样年纪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以往多次义诊中,我们发现山区的老百姓普遍年纪大,子女不在身边,走出来看病仍然有诸多不便,所以我们想自己走过来,服务更多的老百姓。”张俊丽说。

2013年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对江山市人民医院近十年的帮扶不断纵深推进、横向拓展。今年11月,在医联体-医共体“双体贯通”的基础上,浙大邵逸夫医院进一步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在江山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贺村分院、峡口分院成立了“山海”提升工程和双体贯通联合专家工作站,每周开展一次专家联合门诊。

帮扶再下沉,资源更可及

在峡口分院三楼的病房内,被诊断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刘阿姨(化名)三年来辗转多家医院,不断服用药品、激素以及吸入激素,仍然胸闷气急气喘、肺部多发病灶。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峡口分院内科科长杨高强、江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林雪梅等专家在联合查房时详细查看了刘阿姨的资料、追问病史,明确了停药一段时间查痰培养、灌洗液培养及病原学分子生物学相关检查等更精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贺村分院结束联合坐诊和查房后,江山市人民医院外二科主任毛晓峰、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赵杰马不停蹄地走近手术室,进行腹腔镜手术及术中带教。江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程子安、浙大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冯晓铖与贺村分院的同道们展开科研交流。

浙大邵逸夫医院在贺村分院、峡口分院成立首批普外科、内分泌科、肛肠外科以及呼吸和老年科四个联合专家工作站。张俊丽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常驻下沉专家的作用,浙大邵逸夫医院把省级医疗资源更‘深’地下沉到医联体单位的医共体分院,从临床诊治思维、手术、科研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医共体分院的医疗服务及专科建设能力。”

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健康样板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其医疗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当地百姓福祉,也蕴含着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浙大邵逸夫医院与江山市人民医院以打造浙西县域健康新样板、争创三省边界医疗新高地为目标,抓住政策机遇,开展紧密合作。

一批批高职称专家接力派驻:蔡秀军微创外科、潘宏铭肿瘤内科、俞云松感染科、张松英妇产科等11个工作站陆续设立;微创分中心、重症胰腺炎诊治分中心、疼痛分中心、沃森肿瘤多学科平台、肿瘤GPS项目、VTE规范化防治等项目纷纷落地;微创、甲乳、不孕不育、介入等特色专科蓬勃发展,磁共振、血管内超声仪等高端仪器广泛使用。

据了解,浙大邵逸夫医院帮扶以来,江山市人民医院先后完成了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评审通过,连续三次省级考核优秀,在全国首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结果列浙江省第二。

五年间,浙大邵逸夫医院江山分院技术水平专科数从2个三甲、5个三乙增加到8个三甲、9个三乙,日间手术占比从0.96%跃升至20.02%,三四级手术占比从20.47%提高到34.14%,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六大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本地医疗急救、检验、诊断等能力,为江山市民带来了共同富裕的健康红利。

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基层医院来说是发展机遇。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专家每个月到市医院坐诊,同时市医院根据医共体分院实际情况,派出相应专家支持基层分院的工作,既方便百姓就近选择医疗服务,又能推动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全流程、全周期医疗卫生服务。统计显示,2021年江山市域就诊率达90.1%,基层就诊率达66.08%。

(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习 记者 陆健)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