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2022国际微创外科大会西湖峰会顺利召开 《医学泰斗彭淑牖与“彭家军”传奇》新书重磅发布

2022-11-07 2416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橙柿新闻   2022117

116日下午,“彭淑牖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2022国际微创外科大会西湖峰会暨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期间举行,旨在传承和发扬彭淑牖教授行医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普外科学术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医学泰斗彭淑牖与“彭家军”传奇》新书发布会。

该书是一本关于我国外科学泰斗彭淑牖的人物传记,更是一本中国普外科从“一穷二白”到站在西医外科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本关乎医学教育、传承的著作。 这部百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最大限度地完整真实还原彭淑牖教授90年的人生历程,向世人呈现一个纯粹的中国外科医生,用一生的热血和激情,用仁心仁术演绎着大医精诚。

本书主编为彭淑牖教授学生、我国知名外科学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这是本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由巴德年、刘允怡、赵玉沛、樊嘉、黄荷凤5位院士作序,篇幅百万余字,分为大师之路、大师之徒、大师传奇三个篇章,全方位展示了医学泰斗彭淑牖与“彭家军”的传奇。

 

从医从教67

言传身教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

彭淑牖教授最大的贡献是作为一位外科学教育家,言传身教带出来一支医技精湛、医者仁心的“彭家军”, 67位学生当中有 26 位博导、4 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支队伍成为彭淑牖的底色和骄傲。

“我感到很荣幸,这本书的发行,是对我从医生涯的鼓励。”彭淑牖教授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一个医生为病人服务,哪怕天天开刀,只能服务一小部分人。大家在一起努力,就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彭家军’的能力已远超我了,他们一直保有治病救人的初心,并且不断创新,身为他们的老师,很骄傲。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为健康中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117日)是彭淑牖教授90周岁生日,也是这位“外科界常青树”从医从教的第67载。作为 “彭家军”的一员,蔡秀军教授坦言,老师对外科的毕生挚爱,对科研的矢志创新,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对患者的入微关怀,对生命的豁达态度,言传身教影响着他以及一代又代的学生。

 “老师有一句话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他和我说,每个病人做完手术,即使很成功,病人快速恢复了,也要再回过头思考下,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把这些问题解决,就是创新。我现在的一些创新和发明,都得益于老师的教诲。”

提到这,蔡秀军教授举了个例子——

20053月,蔡秀军教授完成了国内首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病人术后存活1218天。

术后,蔡秀军教授回顾手术过程,发现术中腔镜下每缝一针要5分钟,缝合耗费了很多时间,这让他下决心要改变现状。

腹腔镜空腔脏器吻合技术难度大,费时费力,一直是国际难题。经过半年思考,蔡秀军教授创新提出“支架法空腔脏器吻合技术”这一全新理念,得到了国家86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研发了多种可降解支架。经过16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用,“支架法空腔脏器吻合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它操作简单、安全、易推广,尤其适合腹腔镜下使用,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造福大批患者。

 

精准微创外科领跑全国

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2015年起,国际微创外科大会西湖峰会首次举办,以追求自身卓越品质,传播微创技术为己任。

“一年一度的国际微创外科大会西湖峰会是浙大邵逸夫医院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每年在会上,我们都会展示一些新技术、新术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更多手术有微创化的可能,让患者更小创伤,更快恢复。”

蔡秀军院长说,建院28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直秉承创新为医院发展驱动力,以精准微创外科为特色,不断发明新设备、新器械,创新手术方式,致力于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开展,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医院拥有国内唯一的微创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依托浙大邵逸夫医院建立的两个微创科研平台——浙江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和浙江省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平台。“浙江大学微创诊治中心”“浙江省微创技术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腹腔脏器微创诊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浙江省重症肝胆诊治中心”四大中心先后落户浙大邵逸夫医院。去年,浙大邵逸夫医院还牵头组建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国际微创外科大会西湖峰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云集了众多包括彭淑牖、蔡秀军等国内顶尖外科专家,将展示中国微创外科学界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蔡氏ALPPS、支架法肠道转流术、支架法肠道吻合术、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急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治疗策略等众多领域微创外科的治疗进展。

 橙柿互动记者 金晶 

通讯员 李文芳 李玲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