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奔跑是一门学问

2022-08-16 2028

文章来源:每日商报   2022812

不久前,浙江省体育局首次面向社会发布的(2020年)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其中,杭州总得分排名全省第二。

我们常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古至今,强健体魄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今,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主动健身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和生活常态。那么,如何科学运动健身,避开误区,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这是门大学问。

A 因为运动量过大爱好篮球的中年男子伤了膝盖

喜欢运动健身是件好事,但也有不少人因为没有充分了解身体机能、没有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反而受了伤。

今年42岁的周先生,学生期间就喜欢打篮球,这个爱好一直延续至今,还因此结交了许多球友。二三十岁时,他一有空就和朋友们相约去球场挥洒汗水,基本天天都有友谊赛,除了偶尔有点磕磕碰碰小外伤,身体没出现过什么不适。

年届不惑,因为工作忙碌,周先生打篮球的频率减少到了一周两三次,每次打将近两小时。这几个月,他每次打完球,总觉得膝盖隐隐作痛。起初,只要回家休息一阵,疼痛有所缓解,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他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可最近几次打球时,膝盖痛感不断加剧,且长时间无法缓解,周先生这才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就诊。

经检查,他的膝盖软组织已损伤严重,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也就是说,治疗后膝盖关节也无法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蔡宏歆介绍,打篮球时深蹲运球、急停跳跃等动作都要用到膝盖,随着年龄的增长,膝盖本身日渐磨损,另一方面,人的身体机能从30岁左右就开始下降,剧烈运动可能带来的伤害的风险则在增加。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进行治疗后,周先生的膝盖康复情况良好,今后日常生活、适当体育锻炼不成问题。医生建议他调整运动项目,做些对膝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比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要继续保持健身的好习惯。

B 运动在于锻炼心肺功能不同年龄人群适合选择不同项目

“门诊中,因为锻炼方法不得当造成韧带拉伤、关节损伤等的患者其实不在少数。” 蔡宏歆表示,像是女性比较热衷的瑜伽、普拉提等项目,对柔韧度要求比较高,关节拉伸角度过大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就容易引起肌肉、韧带损伤,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如何在不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健身,并起到健身效果?蔡医生指出,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心肺功能,提升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由于每个人年龄、健康状况、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健身目标不同,选择的运动方式也不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节奏平稳,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方式,比如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等。儿童青少年每天保证1小时的户外运动,有助于生长发育和保护视力,不要只专注于一类运动,鼓励参与多种体育项目,比如跳绳、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年轻群体比较注重身材管理、增肌塑形,可以加入一些力量练习,比如俯卧撑、举哑铃等,提高肌肉力量,保持骨健康。

C 科学有效健身看看这份国家“说明书”

201781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全民健身指南》,对健身活动方式、强度和时间等均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建议,帮助人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健身,被称为健身的国家“说明书”。

从运动强度看,要让心肺功能得到锻炼,需在运动时保持一定心率,才能起到锻炼效果。计算目标心率可参照这一公式:(200-年龄)×(60%-80%);老年人则用170减去年龄来估算。

当然,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建议初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或体质较弱的人,选择散步等小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分。运动时感觉轻松,身体发热、但尚未出汗,相当于中等速度走路。

具有一定运动习惯、体质较好的人群可以选择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适宜,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心率一般在100-140/分。这时候感觉呼吸稍加快,身体开始出汗。

从时长来说,一般控制在30-90分钟,大部分人最适合的每天运动时间是60分钟左右。从频率来看,应循序渐进,《指南》建议初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可选择有氧运动、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柔韧性练习运动等类型,从每周运动3天,逐渐增加到5天;每次运动时长从20分钟,逐渐增加到60分钟左右。

做好运动这件事 这些误区要避免

●平时不动,周末使劲动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错误观念:等我周末有时间了,好好运动一下。其实不然,运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突击式的长时间大量运动并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反而因为肌肉长期不用突然承受过量的运动负荷,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运动前不做热身

多数人习惯直接运动,忽视了运动前热身的重要性。热身时,肌肉和韧带“醒”过来,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整体肌肉协同的运动中。对于中老年人和一些踝关节、膝关节状态不是很好的人,运动前更应进行相应部位的热身。一般来说,充分热身时间需要10-15分钟。

●一味追求高强度运动

高强度的体能锻炼可能造成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特别是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超负荷大强度运动更容易产生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临床特征为肌肉酸痛、乏力和尿色加深,而此类疾病如不及时处理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因此,要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计划,加强适应性训练,不宜在阳光直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尤其是夏季,气温达到32摄氏度以上,就不建议在室外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

●习惯在马路边运动

不少人习惯沿着马路边走路、跑步,或者在街角打拳锻炼身体。殊不知,在这些地方锻炼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气候干燥的季节和地区,加之马路经汽车碾压,尘土到处飞扬,而运动中的人体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尘土及有害气体。锻炼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

●运动后立即大量喝水

饮水对运动者来说尤为重要。运动健身后,要不断地少量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饮水,切忌狂饮。狂饮对胃有很大的刺激,运动后大量喝水会造成水利尿,反而造成身体水分的流失。

●运动后用冷饮降温

身体温度很高的情况下吃大量冷食可能会伤害肠胃。体育锻炼可使大量血液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处于相对贫血状态。这时进食大量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冲淡胃液,使胃的生理功能受损,轻者会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还可能为以后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埋下隐患。

●运动后立即坐下休息

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身体疲劳。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运动后马上洗澡

运动会引起血流的分配使得肌肉、皮肤等处血液较多,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晕眼花,重者虚脱休克。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有可能发生因低血糖昏迷而出现致命的风险。运动后可用毛巾先擦去汗液,休息一段时间,适当补充水分后再洗澡。

记者 王然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