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前十占三席!浙大邵逸夫医院三家分院“国考”创佳绩

2022-03-08 10657

全省前十占三席!

浙大邵逸夫医院三家分院“国考”创佳绩

文章来源:邵逸夫医院 党政办    202238

日前,浙江省卫健委公布全国首次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结果浙江成绩单。在浙江省成绩排名前十的二级公立医院当中,浙大邵逸夫医院有三家对口帮扶分院荣登榜单:江山分院排名全省第二,武义分院名列全省第四,德清分院位居全省第七。

 

据悉,根据二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1911月在全国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患者满意度4个维度28项指标对2019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情况进行首次监测分析。全国共3074家二级公立医院(908家中医类二级公立医院)参加第一年度(2019年度)绩效考核工作。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欣闻喜讯后对三家分院表示祝贺。他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高医疗服务。”三家县级分院交出的成绩单为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供了样板,也恰恰证明邵医特色帮扶基层发展路径是可行、可复制、可持续的。

 

一直以来,秉持“公益性”初衷,浙大邵逸夫医院积极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有关部署,先后与省内外38家医院形成深度合作,营造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机制,通过全面托管帮扶、带资金下沉项目、建立专家工作站、实施潜力医师一对一导师制、共建全科医生教共体等方式,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毫无保留地带到帮扶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新技术引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县域医疗带来可持续的、系统的改进、提升和转变。

 

2016年至今,浙大邵逸夫医院共970人次长期驻扎在帮扶医院进行指导,1157名对接医院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到总院进修轮训,陆续在各分院建立46个专家工作站。

 

江山分院:加快迈向“三乙”,争创三省边界医疗高地

 

2013年起,浙大邵逸夫医院多个学科专家开始长驻江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帮扶,2014年签约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江山分院。

 

自帮扶以来,一批批专家接力派驻,蔡秀军微创外科、潘宏铭肿瘤内科、俞云松感染科、张松英妇产科等11个专家工作站陆续设立;医疗中心、医疗项目先后落地,建立浙大邵逸夫医院微创分中心、重症胰腺炎诊治中心江山分中心、疼痛分中心、沃森肿瘤多学科平台、肿瘤GPS项目、VTE规范化防治等项目,确立微创、甲乳、不孕不育、介入等特色专科,大力发展微创手术、无痛内镜检查等诊疗手段,发挥磁共振、血管内超声仪等高端仪器设备作用,持续提高临床医疗综合救治能力。江山分院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连续两年在全省双下沉考核中获得优秀,成为基层医院的优秀范本。

 

2021年,江山市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在全省二甲医院中排名第五,RW≥2病例数全省第四,共有8个专科达到三甲技术水平要求,8个专科达到三乙技术水平要求,其中呼吸内科、骨科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江山分院在管理能力方面也有巨大提升。一是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建立磋商机制。浙大邵逸夫医院主要领导每年进行合作调研及专题会议至少2次,合作办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邵逸夫医院在江山市人民医院开展同质化管理及培训项目,下派专家初期导入持续质量改进(PDCA)培训项目,成立医院管理专家工作站,全力推进分时段预约、自助结算、刷脸就医、云影像等智慧医疗措施。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其医疗水平不仅关系当地老百姓的福祉,也蕴含着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江山市人民医院正在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抓好“三乙”创建工作,并按照当地政府规划和部署,依托江山市人民医院建立三省边界医疗高地,助力共同富裕。

 

武义分院:全省首个带资金下沉 打造浙中微创医学中心

 

2013年,浙大邵逸夫医院与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达成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2018年实施全面托管成立武义院区。期间,邵逸夫医院在20162月下沉自有资金8000万资金在武义分院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中微创医学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带资金下沉的实践探索。

 

浙中微创中心依托邵逸夫医院微创优势,下设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血管介入、消化病内镜、呼吸病内镜等7个分中心,积极开展各类与微创相关的新技术新项目,如心脑血管的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甲状腺乳腺肿瘤的微创治疗等,旨在逐步将该中心建设成为辐射浙中地区的示范性区域微创医学中心,造福武义及周边金华、义乌、东阳、永康等地数百万的百姓。目前,中心已熟练开展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九大类微创手术,并相继开展了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高难度微创手术。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潜力医(技、药)师培养体系,遴选医疗、医技业务骨干,与浙大邵逸夫医院总院知名专家建立一对一导师培养关系,并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仿照邵逸夫医院总院推行Attending医疗组长制,激发医师主动性,推动学科发展。

 

此外,浙大邵逸夫医院在省内创新提出“医联体+医共体两体共融发展的武义样板,2020年双体共享、三级联动武义互联网+医联/医共云平台建设,荣获浙江省互联网+深化医改优秀案例奖。

 

自浙大邵逸夫医院帮扶以来,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医院管理能力、医疗技术能力及业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多个临床科室指标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水平。其中,泌尿外科创成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骨科为金华市重点扶持发展医学学科,14个专家工作站落户武义,武义院区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在历年的省考核评价中均获优良等次,有力带动了武义县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发展。

 

德清分院:全国首个“教共体” 构建“健康中国示范县”

 

浙大邵逸夫医院与德清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建立指导医院关系,2017年正式挂牌浙大邵逸夫医院德清院区,签约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近年来,邵逸夫医院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在健康政策融入、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健康城市引领、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领域进行全面深度合作。

 

浙大邵逸夫医院选派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专家驻点帮扶;普外科、内分泌等15个专科定期派遣专家下沉开展坐诊、查房、手术等;建立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德清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2020年,邵逸夫医院在德清县创新打造医共体下基层全科医生级联培养模式,建立全国首个县乡一体化全科教学平台(教共体),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德清县基层医疗水平的发展、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医疗改革深化影响深远,有望作为教学样板推广全国。

 

 

德清县人民医院借鉴“邵医模式”,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修订医院章程,健全权力运行规则,成立26个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以此构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科学高效运行。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下沉帮扶下,2021年,德清县人民医院15个重点学科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肛肠科共8个达到三甲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技术标准,肾内科、普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共5个达到三乙综合医院临床专科技术标准。临床专科水平已达到三级乙等医院评审要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为浙江省县级医学龙头学科,急诊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通过国家资格认定。

 

体现医院综合能力的CMI值,疑难病例RW≥2病例数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手术总量,重点监控病种(术式)等指标均跻身全省同类医院前列。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健康报社评选为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成绩是肯定,更是激励。我们要深入分析总结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并将其作为兄弟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改进运营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惠及广大百姓。”蔡秀军院长表示,全面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辐射能力,加快推动“山海提升”工程,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医院将继续倾情倾力打造一批县域医共体龙头医院,进一步缩小在急危重症、专科医疗服务、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省市医疗机构的差距,达到帮一家、带一片,推动基层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的转变,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行业示范。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