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这位医生拍了上万张“烂脚”照片!他想搞清楚:为何有人会弄成这样?

2019-11-12 3966

这位医生拍了上万张“烂脚”照片!他想搞清楚:为何有人会弄成这样?

大健康2019-11-1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11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伤害悄无声息,所以极容易被忽视。“只要病人有够强的防范意识,就能避免很多严重的后果,我经常告诉病人:时间就是肢体。”我们采访的这位医生说。

 

脚面肌肉溃烂,漏出白色筋骨;小脚肢所剩无几,皮肉已经全无,只留下一截骨头,阴森森地立着……

 

李霖打开手机,图册里都是这样触目惊心的照片。“这是两年内,我接诊过的糖尿病足患者。”

 

李霖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他的电脑里保存了自己拍摄的近万张烂脚照片,它们属于600多名患者。

 

大多数脚发展到这一步,都是因为主人不重视病情,被延误了。

 

“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病人)会弄成这样。” 李霖经常对就诊的病人说,“时间就是肢体。”

 

糖尿病足溃烂的速度,用天来计算

 

对糖尿病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并发症之一。两年前,邵逸夫医院开启针对糖尿病的多学科诊治新模式,那个时候开始,李霖开始为自己接诊的每一位住院病人拍烂脚的照片,并记录下病人的病症和病发原因。

 

那些烂脚太触目惊心,他想弄明白:为什么发展到这一步,病人才来就诊。

 

李霖刚刚接诊了一位病人:

 

一位60岁的大伯,糖尿病患者,有天发现自己脚底起了茧子,觉得不舒服,就用刀去修,划伤了脚趾。他不在意,自己贴了创可贴。一个星期后,伤口溃烂到小脚趾,又过一周,脚面溃烂……就这样拖拖拉拉一周,大伯的脚已经面目全非。

 

“来医院前,他还在家自己涂消毒水。” 李霖问大伯,怎么不早点去医院,大伯的回答是,总想着一个小伤口嘛,说不定涂点消炎药就好了。

 

像大伯这样的患者比比皆是:有人脚被竹子扎破,一开始没感觉,晚上到家发现流血了,也不去医院,自己涂药膏、敷草药,半年后,转诊到邵逸夫医院。

 

“只能选择截肢,不然会危急生命。”李霖觉得惋惜。

 

糖尿病足有多可怕?

 

李霖掏出手机,挑出一张照片,这只脚的中趾位置,空洞洞的,只剩下一团乱糟糟的组织物,黑乎乎的看不出是什么,最下面显露出几只白色的物体。“肉和骨头已经全烂掉了,白色的是蛆虫。”

 

李霖解释,糖尿病人都极容易受伤,伤口处理不及时,溃烂会快速发展,“我们都是用天来计算。今天是脚趾一个伤口,后天可能就成一个洞,再过两天也许就会烂到脚踝。”

 

糖尿病患者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痛感比较低,“有些病人,脚被扎入钉子几天、冬天取暖,被烧伤了脚,都没感觉。我接诊过一位病人,是闻到肉烤熟的味道,才发现烧到脚了。”

 

被蚊虫叮,鞋子磨脚,都可能变成灾难

 

正是因为此,李霖会反复给病人交代:一定要注意预防。这种预防不仅包括及时就医,还有生活上的护理。

 

李霖大致总结了自己拍摄的600多位患者,脚部最初受伤的原因:

 

一位16岁的小男孩,被蚊子咬了一口,挠痒挠破了皮肤;

 

有人脚部长茧,自己去除老茧时,划伤脚面;

 

有人冬天泡脚,水温太高,被烫伤;

 

有人鞋子不合脚,磨破脚趾……

 

李霖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位大妈的病历:有糖尿病不控制,听说走鹅卵石健身步道,能按摩足底,就赤脚去走,结果被小石子扎伤。一周不到,足底全部贯穿溃烂。

 

看起来,这些都是意外伤,但在李霖看来,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糖尿病不重视。

 

“我们把糖尿病称为‘慢性杀手’,它不会一下子给你带来伤害,但日积月累,爆发的时候,就具有毁灭性。它造成的多是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

 

李霖曾接触过一位自我护理极好的糖尿病症患者。

 

那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她差不多10年前被诊断出糖尿病。

 

“她在医院里看到,很多人烂脚,大概是受到了警示,之后这么多年,除了按时就诊外,特别小心。” 李霖说了老人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全年穿浅色袜子,脚部有一点点受伤,就能及时发现;每天洗脚,用温度计测试洗脚水,保证水温在35度到40度之间。糖尿病人常常会感到脚部僵硬、发冷,有人会用热水长时间泡脚,极易烫伤;洗完脚,仔细把每处脚缝都擦干净;冬天防治脚部皲裂,每天给脚擦润肤乳。

 

10年间,老人没有患上任何并发症。

 

李霖经常在朋友圈发患者溃烂的脚部,以及他们延误的原因,“就是想科普一下,让更多人有警觉。”

 

他会展示烂脚照片,给病人看

 

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需要经过很多年积累才显现的,所以出现糖尿病足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但不要以为年轻人就摊不上这样的事儿。

 

“我遇到过的最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体重200多斤,有五六年糖尿病史。他是位淘宝店主,生活不规律,吃外卖,就是那种,虽然知道自己有病,也不去注意的。”

 

小伙子病发是因为穿的鞋不合脚,磨伤了脚,“年轻人爱美,经常穿尖头鞋。普通人穿鞋一年都会出现很多次磨脚,只是我们磨了没事,但糖尿病患者,脚磨了,一破,处理不好,就容易恶化。”

 

小伙子脚趾溃烂至整个脚面后,被家人送到医院,最后的结果是截了一根脚趾,保住了整只脚。

 

“有些患者是吃了一次苦头后,才会有警觉。” 李霖刚刚收到一位患者的留言:李医生,我的右脚脚底又出现老茧了,是不是要去趟医院。

 

一年前,这位患者左脚长出老茧,他自行处理,伤到脚,最后发展到差点整只脚不保。

 

“这次他就有意识了,左脚觉得不对劲,就立刻询问。其实,糖尿病足患者脚底如果长了老茧,可以到医院门诊去处理的。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这是李霖最想看到的,患者的防范意识走在前面。

 

给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拍照,是李霖的工作习惯,“是资料留存,也方便患者回访时,有更直观的参照物。”

 

空闲的时候,李霖会和同事对着这些资料照片,研究分析。

 

“我们发现糖尿病足最容易出现在大小拇趾,其次是靠近大踇趾的第四足趾。患者在日常中,可以多注意这些位置。”

 

这些照片还被李霖用在和患者的沟通中。

 

他曾接诊过一位60岁的大伯,两个脚趾发黑,脚面皮肉全烂,露出里面的筋。

 

“他的家人说不行就把脚截掉,因为他们觉得保不住了。但是老人并不想截。我和他们沟通治疗方案,但是听很多医学术语,他们想象不出结果是什么样的。”

 

李霖从照片库里调出一位和大伯类似情况的患者,把对方治疗前后的图给他们看。

那只治疗前和大伯情况一样糟的脚,治疗后,除了截掉三只脚趾,整只脚依然保留着脚的样子。

大伯的家人一下子就改变了主意。“其实,他们也不是说要截肢,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怕白折腾。”

那些对病情满不在乎的病人,李霖也会给他们看烂足的照片,“想让他们重视,但又怕吓到病人。说实话,有时会纠结。”

 

最严重的后果是截肢,做这种手术“身心俱疲”

 

糖尿病足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截肢,而这是李霖最不愿看到的,因为,患者截肢后五年内死亡率可达50%,“我们是希望患者在治疗后,能尽可能回到正常生活。”

 

邵逸夫医院糖尿病足大截肢率是千分之六,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去年夏天,在这个糖尿病足高发的季节,李霖一周遇到5例截肢病人,超过了上一整年的量。

 

他形容那种感觉,“身心俱疲。”

 

问诊之后,李霖发现五人有共性:疾病意识薄弱,平时没有接收比较好的宣教,没有选择好适合夏天穿的鞋袜,甚至有的人喜欢赤脚工作。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李霖急于向所有人宣教的: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他拍的那些烂脚照片的主人,有一部分是在当地就诊时,在骨科、外科、血管外科等众多科室看了个遍,延误了时机“糖尿病一旦发展出并发症,绝对不是只有一种症状。有时,导医都吃不准去看什么科室。”

今年,邵逸夫医院牵头成立了浙江糖尿病足联盟大会,李霖成为其中一份子,他希望能多做些努力。

前几天,他刚做了几台糖足手术,患者大腿中上段切开,全是坏死性筋膜炎,还流出大量脓液。

李霖在朋友圈晒出烂脚图片,说:人生太难了。

马上要进入冬季,这也是糖尿病足症的高发季节,李霖希望不要再有那种要恶化到截肢的患者。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