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创始人姚玉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治好双眼

2018-02-07 4362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创始人姚玉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治好双眼

两位道德模范  一段光明传奇

本报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来源:浙江日报  201827日星期三 2 要闻

26日上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仔细地为93岁的黄旭华检查双眼,各项复查指标显示:老人双眼已完全康复,双眼视力都达到0.80.9。“感谢姚教授,让我看清世界,我还要为祖国再奋斗20年!”黄旭华老人说。

面前这位白发老人,就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誉的黄旭华。而为黄院士做手术的姚玉峰教授,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世界眼科界“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发明者。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正是这个相同的荣誉,让两位年纪相差近40岁的科研工作者相遇结缘在去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一位怀揣医者仁心,一位满腔家国情怀,他们的相遇,书写了一段动人故事。

201711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时,姚玉峰发现黄院士拿着发言稿上台,不仅戴着厚厚的老花镜,还需用放大镜一行行扫着做发言。职业敏感告诉他,黄院士可能患了严重的眼疾。大会结束后,姚玉峰找到了黄院士,用手机自带的电筒光简单地为黄院士做了检查。“眼睛的晶体呈棕红色,白内障严重程度属最高级

当时,黄院士其实已去过好多医院,可许多医生告诉他,手术风险太大,建议保守观察。黄旭华院士也一度以为,自己也许再也没有办法看清了。看到姚玉峰如此关切地为自己检查,他便试探性地问:“姚医生,我这眼睛,还有可能治吗,你能帮我治吗?”

那一刻,姚玉峰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压力喷薄而来,可当看到黄院士对恢复视力的那份渴望,姚玉峰内心一遍遍对自己说,我不能逃避,哪怕有一丝复明的希望,我都要试试。

今年12日,黄院士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不容乐观:视力不到0.1,白内障已经发展到了最严重的等级(Ⅴ级核),再不手术,拖下去也许会失明。第二天中午,在院长蔡秀军支持下,医院组织全院大会诊。

麻醉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专科的专家们做了最详实的研判,并考虑到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黄院士是一位超高龄的患者,心血管、肾脏系统、呼吸系统都显示一些老年性的异常;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能会术中和术后继发出血;全麻容易出异常,局麻手术医生压力大。

有着30多年从医经历的姚玉峰当然清楚给黄院士做手术,难度、风险、责任会有多大。整个团队、相关学科的支持,黄院士由衷的信任,让姚玉峰坚定了信心。

14日,在邵逸夫医院,姚玉峰为黄旭华做了手术。治疗方案为局麻下进行白内障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三焦人工晶体植入术。13分钟,手术顺利结束。术后第3天,黄旭华院士左右眼的远中近视力都达到了0.6。术后1个月,黄旭华老先生已经能够正常看书看报,甚至能够看清手机上的小字。

在黄旭华院士手术的当天,姚玉峰还为黄院士的爱人做了白内障手术。重新看到明亮世界,二老对姚玉峰充满了感激,黄院士欣然提笔写下“神医妙手”四字,夫人也赋诗一首——“相逢首都是机缘,仁心感我赴邵院,妙手拨开瞳中雾,又见清澈碧云天”。黄院士还将写着“周到细致,一丝不苟,万无一失”的锦旗送给姚玉峰及其团队,而这正是当年有关领导同志勉励和告诫核潜艇研究团队的12字。

 “整个治疗期间,黄老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下,我还可以为国家工作好多年’。这样的家国情怀,也同样激励着我们去尝试、去继续前行。”姚玉峰说,黄老能够重新看清世界,继续深耕他热爱的核潜艇事业,不仅关乎黄老个人的健康幸福,更是国家之福。

两位道德标杆,用切身行动诠释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赤子情怀。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