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2年1个月零5天,272次上医院 90后姑娘小李坚强的“怀孕史”感动邵医人

2017-12-08 4017

21个月零5天,272次上医院 90后姑娘小李坚强的“怀孕史”感动邵医人

来源:都市快报   2017-12-08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孕育一个孩子要多长时间?一般是10个月。25岁的小李(化名)却用了21个月零5天,跑了272次医院。

上个月(11月)底,当小李这个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多学科牵挂的婴儿呱呱坠地时,凡是参与过此次“护航”的医护人员,那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说真的,当我看到她和她的孩子都好的时候,真有一种当外婆的喜悦。”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应可净教授说。

怀孕六个月 突然在厕所“猝死”

心跳、呼吸骤停,头部还有个巨大的血肿,这是应可净教授第一次见到小李时的情形。那是20151015日,当时小李只有23岁,怀着六个月的身孕。

小李,北方人,入院前在下沙某公司做文员。那天中午,小李因左下肢酸胀、抽筋,走不动路,让同事帮忙带午饭。谁知,就在等饭的空当,她突发“猝死”,“咣当”一声摔倒在了卫生间。

抢救中,邵逸夫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发现,小李的左下肢有血栓。难道是肺栓塞引发的猝死?于是,第一时间请来呼吸内科专家应教授会诊。

“孕妇确实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我们进一步检查发现,她肺动脉压力比正常值高了一点点,且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肺栓塞需首先考虑。”应教授说,要不要溶栓?毕竟第一时间溶栓是抢救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手段,随着我们急诊检查的深入,加上我们对肺栓塞猝死的深刻了解,觉得发挥我们肺栓塞团队综合诊治能力的时候到了。

“溶!我们急诊室的医护人员一边给小李做心肺复苏,一边给她溶栓。”应教授说,一个多小时后,在急诊科、产科、呼吸内科、药剂科等多学科的无缝对接下,小李脱离了生命危险,遗憾的是,她孩子没了……

“一睁眼,发现自己躺在医院,孩子也没有了,换作是谁都很难接受这个事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云丹说,她也曾怀胎十月,很清楚女人在孕育生命时的心情。为尽量减轻此事对小李的打击,他们请来了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医生。

这个身高17的高个姑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慢慢地接受了事实,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出院时,她还对着镜头比了个剪刀手。

闯了回“鬼门关”,痛失宝宝后

她想再拼一回,圆自己的亲子梦

20151116日,小李顺利出院,但也开始了漫长的就医路——小李摔倒时,前额和后脑勺留下了两个很长的伤口,一个4厘米×16厘米,一个2厘米×13厘米。

“由于小李因血栓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以至于她的伤口愈合比正常人要慢得多,常常是这边还没完全结痂,另一边又化脓溃疡了。”邵逸夫医院造口及疑难伤口专科副主任护师胡宏鸯说,“她在我们这里治疗了一年多,有七八十次就诊记录。”

今年2月,小李告诉应可净教授,她怀孕了!

听到这个消息,应教授又高兴又担心。“如果是我女儿我绝对劝她放弃,毕竟她再次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太大了。”应教授说,可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

“我说不出来,特别是看到她当时的表情时。生活对她的打击太大了,这个时候再告诉她,不能生育,要把孩子流掉,对她、对这个家庭的打击可能都是毁灭性的。”应教授说,她无法拒绝小李渴望的眼神。为此,她还请来了邵逸夫医院的产科主任梁峰冰一起为小李的这次怀孕保驾护航。

梁主任说:“70%-95%的肺栓塞的栓子,来自于下肢深静脉,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孕妇因为子宫增大,压迫血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像小李这样有过肺栓塞病史的,再次发生的风险将呈数倍增加。”

全程抗凝治疗,这是应主任和梁主任讨论后给小李的建议。为此,每天早晚10点各注射一次抗凝剂,成了小李整个孕期的“规定动作”。“小姑娘真的非常了不起,打到后面,她的肚皮全是紫色淤血斑点,都找不到可以下针的地方了。”梁主任说。

然而,应教授的担心从没停止过。在小李孕36周时,应教授主动提出——要不要提前把孩子剖出来,并找梁主任商量。

“我想自己先试试看。”小李用平和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看她胎儿是头盆、中等大,各项条件都符合自然分娩,就答应了她。”梁主任说,但在背后,她早已为小李做好了各种预案。

1120日,孩子顺产出生

应可净教授给他起小名“逸逸”

1120日,小李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68两。

宝宝出生后,小李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一见到应可净教授,就让她给孩子起个名字。

“那就叫‘逸逸’吧。”应教授说,“孩子长大了,会理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易,妈妈曾在邵逸夫医院,闯了两次生死关。”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