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全方位解决心脏性猝死新时代

2017-04-27 12375

开创全方位解决心脏性猝死新时代

我院心内科成功全皮下植入式除颤仪手术

2017年04月21日16:10一道清新的电流划过邵逸夫医院心导管室的无影灯下……

“在镇静状态50hz交流电3s进行诱颤,予以65J一次除颤成功,高压阻抗61欧姆,感知0.5-3.0mv之间”

“诱颤成功!诱颤成功!”电生理技术员激动地站在程控仪前向台上的傅国胜主任报告这份特殊的贺“电”!随着诱颤成功,识别成功,启动充电,放电成功这几个步骤的完美完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第一台完美的全皮下植入式除颤仪(S-ICD)“呱呱坠地”,给我省乃至全国的起搏和电生理工作添置生动一笔。

漫长的人类历史承前启后,短暂的人体机能新陈代谢。心脏的电活动是这一切的原动力。医学科学的建立,让起搏器也一路相伴生命的原动力。医学技术的发展,也让起搏器如“华为”、“苹果”般更新换代,涉及到它的外形、性能、植入途径等等。除颤仪作为特殊的一类起搏器,可作为心脏性猝死风险高危患者的贴身保镖。

S-ICD全称“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它是新一代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者将除颤器植入左侧腋中线第五、六肋间的深筋膜内,同时分别在剑突下和左胸骨旁第二肋间开一微孔,建立皮下隧道用来“眠息”除颤电极。

S-ICD的实践植入,完全意义上避开了传统心腔和静脉管道,极大降低了植入相关感染发生率。同时,将囊袋位置从传统的左锁骨下区域移至左腋中线第五六肋间,归还左锁骨下静脉的原始空间,也归还起搏器患者植入群体“扩胸运动”,让他们真实的参与生命的运动!

本次在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植入S-ICD的是一位短QT综合征的中年患者,家族中有数位心脏性猝死家属。九年前患者在北大附属医院通过静脉通路植入ICD,三年期在我院行ICD更换术,崇尚自然爱好运动,1周前发生多次ICD放电,通过程控及影像学证实经锁骨下静脉入路的除颤导线已磨损。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和病情,同时静脉通路可能导致的导线无法植入和再次磨损风险可能,傅国胜主任团队经过认真熟虑分析为该患者制定出一套最新心脏性猝死的解决方案,全皮下转复除颤仪(S-ICD)。傅国胜主任也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原有ICD和原有腔内除颤电极解决策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在傅国胜教授的带领和督战下,迎来心内起搏的勃勃生机。傅国胜教授把攻克冠心病介入治疗堡垒的医学智慧和技术手法创造性地运用的起搏和电生理介入领域。近两年来,科室在起搏领域一如保有量的基础上,呈现出起搏更新升级和灵活联合的起搏新技法,诸如:特定房颤心衰患者中采用心脏再同步治疗上结合希氏束起搏的优化策略;房颤起搏依赖患者中升级至希氏束起搏双腔避免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等;

问答1:

(1)什么样的患者适合SICD

ICD,又称为埋藏式除颤仪,近年来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无处不在。心梗后室速患者;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特别合并低EF(EF<30%);心衰患者合并频发室早,心衰患者反复晕厥;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高危的肥厚性心肌病等等;这些患者同样适合SICD植入。

(2)SICD与传统ICD对比优势

传统的ICD作为贴身的保险箱一般经过静脉通路,如锁骨下静脉,由于天然锁骨下间隙相对较窄,容易出现导线磨损,比如本例患者中出现磨损后的肌电干扰从而出现误放电。特别是年轻患者,本身热爱运动,因此导线磨损容易出现。而SICD除颤仪本身埋在皮下,患者可随意运动从而避免导线磨损;另外因为SICD非静脉径路减少了传统ICD静脉通路起搏器相关感染并发症。最重要的是除了SICD植入前切口定位需要一定的X射线,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X射线。

(3)SICD植入前注意要点:

所有符合SICD植入指征的患者需要体表心电图筛选,只有筛选通过的患者才可以考虑植入。如果您身边有亲朋好友有类似心脏性猝死高危疾病,可来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门诊或心内科起搏器门诊就诊问询。

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起搏器门诊

          庆春院区:  每周四下午;地点: 门诊2楼南区207和209 房间

          下沙院区:每月第一周 周二上午;门诊3楼3诊区

  

通讯作者:阮奕祺   叶炀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