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外科)

2011-11-04 808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言语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这种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最为显著,在肢体执行活动时减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或疲劳能使震颤加重.通常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为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迟、下颌、舌头、前额与眼睑也能出现震颤,但发声不受影响,许多病人只表现僵直;不出现震颤,僵直进展性加重,动作变得愈来愈慢(动作缓慢),愈来愈少(动作过少),愈来愈难发动(动作缺失).僵直再加上动作过少可能促成肌肉酸痛与疲乏的感觉。面无表情,成为面具脸,口常张开,眨眼减少,可能造成与抑郁症相混淆.躯体姿势前屈。病人发现开步很困难;步态拖曳,步距缩小,两上肢齐腰呈固定屈曲位,行走时两上肢没有自然的摆动.步态可以出现并非有意的加速,病人为了避免跌倒而转入奔走,出现慌张步态(festination).由于姿势反射的丧失,病人身体的重心可发生移位而出现前冲(propulsion)或后冲(retropulsion).讲话声音减弱,出现特征性的单调而带口吃状的呐吃。动作过少加上对远端肌肉控制的障碍可引起写字过小症(micrographia)以及执行日常生活活动时日益加重的困难。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就是在大脑深部核团植入一很细的电极,传送高频电刺激来控制帕金森病等疾病症状的一种方法,可通过体外调控刺激频率(赫兹),电流、电压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IPG),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了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症状。俗称脑起搏器。这种方法具有脑损伤小,副作用少,具有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及可行双侧手术等优点,对年老和双侧帕金森病患者更适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DBS手术的优势主要有三点:一是可逆性。细胞在毁损破坏以后不能恢复,而电刺激对脑结构无破坏,通过电流刺激达到调控的目的,症状就消除了,停止刺激细胞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对脑结构无破坏是DBS最大的优点。二是可控性,也就是可调性。DBS对神经核团无破坏,是可控的。三是可以双侧同时植入,达到整体的改善。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DBS治疗帕金森病(PD)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是可控制帕金森病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或行动不能、平衡障碍等症状;二是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三是能明显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能力。

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从国外引进了立体定向仪及神经导航设备,应用先进的立体定向、导航技术,结合世界上先进的3.0T磁共振及其他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医疗技术,对一些目前药物或其他方法无法治疗的功能性神经疾病开展微创外科治疗,在省内首先开展了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多动症、顽固性疼痛等,能明显减轻震颤和肌僵直,缓解肌痉挛,止痛效果显著,有良好的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立体定向毁损术操作定位准确,破坏性小,能有效地控制癫痫的发作,解除患者的痛苦。

上一篇

previous

下一篇

Next article